牛藝臻 (信陽職業技術學院)
“網絡是把雙刃劍”這一老生常談的話題在網絡不斷進步的當下讓我們對網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影響下,我國的各行各業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唯獨互聯網事業一枝獨秀,很多行業也借助互聯網的無接觸優勢漸漸得到一定的緩解。以教育事業為例,網課的普及使原本停滯的教學繼續得以輪轉,這也進一步確定了互聯網在將來發展中的地位。
鋼琴專業作為音樂教育中的傳統、熱門專業,因為時代的需要已然從此前古典教學為主的培養方向分化為了藝術指導、民族鋼琴等多個不同方向。教學質量與演奏技術均獲得了長足的突破。但不可否認,鋼琴專業與其他藝術專業一樣,都普遍存著著欣賞群體少、就業面窄的問題。如何解決當下存在的問題就需要與時代進行更緊密的結合,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帶動教學的進步。
鋼琴教學在我國的起步較早,據有關資料記載,早在我國的明朝時期鋼琴便已經傳入我國,而在當時也是鋼琴教學的萌芽起步時期。在數百年的發展歷程中,鋼琴教學的發展也呈現出較為穩定的趨勢且并沒有經歷過于重大的改革,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則是因為鋼琴教學中固定的教學內容與完善的教學體系。值得注意的是,直至今日雖鋼琴教師們仍在使用最初以古典音樂為主的教學方向和先由練習曲到樂曲的教學方法,但鋼琴教學在我國已經悄然無聲的發聲了巨大的變化。眾所周知,鋼琴很早以前被稱之為“貴族”樂器,起初也只有經濟條件優厚的家庭才能供給孩子學習鋼琴。但如今隨著我國小康社會的初步建成,脫貧攻堅戰也即將獲得偉大勝利,鋼琴已經由此前的“貴族”樂器走入了尋常百姓之家,而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也足以令我們自豪。
當然,在全球一體化與互聯網的推動下,全球各國的社會均經歷了巨大的變革,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由此前的專業性人才向綜合性人才轉化,人才的需求的提高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鋼琴教學自古以來便面臨著欣賞群體少、就業面窄的問題,如果繼續選擇專業性較強的教學方向,學生也會因知識體系過于單一而遭到社會的淘汰。而我們熟知的“互聯網+”一詞便是指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從“互聯網+”之中我們也能夠看出行業之間的融合已然成為大勢所趨,也只有互相融合才能夠達到真正的共贏。近年來,新誕生的鋼琴藝術指導專業便是鋼琴專業與其他音樂專業的融合的產物,這也堪稱專業領域中互融的典范。當然,鋼琴專業與教學若想適應當下環境更應該走出專業之外,與更多的領域中的各行各業融合,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帶動整個專業的進步。作為鋼琴教師則應該時刻關注社會動態,及時調整教學的方向與方法,培養出社會需要的鋼琴演奏人才。
從上文教學現狀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現有以古典為主的教學方向顯然已經無法適應多元化、綜合化的人才需求。在以往的鋼琴教學中,學生需要從練習曲開始學習,然后逐漸轉為貝多芬、肖邦等鋼琴名家作品的專項學習。雖然這些作品技巧含量很高,對于學生技巧的培養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下很多演出或崗位對于鋼琴樂曲的需求并不是這些高難度的音樂大師作品,而需要的類似《彩云追月》、《百鳥朝鳳》這類旋律易懂,節奏明快,更重要的是易于普通人理解的鋼琴作品。當然,調整教學方向并不等于放棄古典曲目的學習,很多鋼琴演奏的技巧如指法、力度與速度的控制等都需要學生通過古典鋼琴作品進行培養。只有技巧達到一定程度才能夠更從容地學習其他風格的作品。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除了需要讓學生學習古典作品以外,還應該適當地調整教學方向,加入更多不同風格的曲目,這樣便能夠讓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擁有更多的選擇,從而達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
技巧是能力的一部分,但卻不是體現能力的唯一標準。在以往的鋼琴教學中,演奏技巧是教學的重點,當學生完成一首樂曲的學習時,教師對于技巧的要求往往會精確到每個樂句甚至單一音符。但問題在于,即使學生的演奏技巧再為超群,社會能夠提供給鋼琴的就業崗位是有限的,眾多鋼琴專業的畢業生群體也注定大多數會從事其他工作,而學生除了鋼琴演奏并沒有其他技能,這也很大程度限制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所以,鋼琴教學更應該在此前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演奏技能的廣度與可行性,另辟蹊徑為更多學生能夠長遠的從事鋼琴提供保障。
上文所提到的藝術指導專業便是近年來由鋼琴演奏專業成功轉型的范例之一。該專業重在培養學生的伴奏能力和藝術素養,在技能的廣度上也要比古典音樂方向的學生更能勝任音樂相關的崗位。以當下發達的互聯網行業為例,很多以網絡為根基的新職業誕生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音樂專業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如自媒體、網課教師等,這些崗位往往不需要學生展示過多的演奏技巧,而是需要多才多藝的綜合能力強的人才來應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變化。所以,在鋼琴的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尋找適合的發展方向,讓適合發展技巧的學生學習專業的演奏技巧,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則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從“因材施教”的角度為學生的將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實踐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若想建立適合時代特征的教學模式就必須找到精確的教學方向。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漸提升,而“一招鮮,吃遍天”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每個人在工作中都需要應對各種繁瑣的流程以及突發其來的事件,以鋼琴專業為例,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即興演奏、才藝展示等突發事件。所以,在鋼琴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實踐的角度出發,培養學生更加全面的專業技能,而不是拘泥于一首或幾首作品的熟練演奏。在具體的教學中,筆者對于學生的實踐方面的能力要求非常苛刻,首先,對于篇幅較小的樂曲,要求學生必須完全脫譜演奏;其次,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后,筆者會讓學生與聲樂、樂器專業的學生進行結合,鍛煉學生的即興演奏能力。當然,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定期舉行統一回課或舉辦匯報音樂會,演出也是提升實踐能力最為有效辦法。
音樂屬于非常抽象的學科,而豐富的表現力有助于幫助聽眾理解音樂中的含義與情感。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當下,表現力則具有著更為重要的意義。以錄制網絡視頻或教學視頻為例,對于鋼琴專業來說,視頻因為時間或失真的限制往往不需要彈奏完整的樂曲,而是需要演奏一段能抓住聽眾耳朵或是表演。所以,在“互聯網+”視域下的鋼琴教學除了需要注重實踐以外,還需要在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演奏表現力,實踐與表現力更像是一種遞進的關系,兩者與技巧和情感的關系一樣,當擁有充足的實踐經驗之后,唯有提升表現力才能進一步的提升。在具體的教學中,每當學生演奏樂曲時,筆者總會為其哼唱樂曲的主旋律,從而讓學生在演奏的過程中感受旋律的線條,調節演奏時的力度與姿態。待到學生能夠熟練演奏樂曲時,筆者會要求學生自行進行主旋律的哼唱,這樣能夠鍛煉學生的協調能力,從而在演奏中更從容的進行表演。與此同時,這種方法不僅能夠有效地提升表現力,同樣也能鍛煉學生的彈唱能力,彈唱是鋼琴演奏中非常實用的技能之一,學生在日后的工作中也會經常用到。先哼唱再彈唱的教學方法也不失為一舉兩得的實用教學方法。
隨著全球一體化的推進,各國在文化方面開始有了更有深度的交流,尤其在互聯網中,人們可以聆聽到各國的音樂作品,多元音樂文化的格局也就此形成。但不可否認的時,人們的審美是與時俱進的,對于鋼琴音樂來說,相比于古典音樂,年輕人則更青睞于爵士鋼琴與搖滾鍵盤。當然,這些思想較為開放的鋼琴音樂并不適合在嚴禁的教學中涉及,如果學生對其感興趣,筆者也并不反對學生在課下自行學習。對于教學內容來說,筆者選擇的方向為民族鋼琴。首先,隨著我國國家地位的提升以及民族音樂的發展,民族鋼琴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也逐漸提升。選擇民族鋼琴符合人們審美的發展方向;其次,在實用性方面,民族鋼琴則更具有優勢,學生在國內演奏民族鋼琴作品在文化、理解上更容易被聽眾接受。所以,教學內容的選擇一定要具有時代性,這樣便可以更加有利于學生將所學內容直接運用于實踐。從而達到教學與實踐相輔相成的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本文從“互聯網+”視域下我國鋼琴教學現狀出發,具體論述了新時期我國鋼琴教學培養方向的轉變與教學模式的構建。時代從教學模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實踐為主的培養方向、培養表現力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的選擇,三者結合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其目的則是為了培養符合時代發展的鋼琴人才。而作為教師,也應該本著對教學、對學生負責的態度,隨時觀察專業領域和社會的動向,為學生在專業領域中更長遠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在今后的教學中也將繼續總結教學經驗,分享更多的教學方法,爭取為鋼琴教學的進步貢獻一份綿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