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柱
合作學習法是語文教育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合作學習法直觀來講就是讓一些基礎較好、思維活躍、參與度較高的同學帶動那些學習不夠積極主動、成績落后的學生,通過學生間的互動,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的教學目標;在合作中,生生之間進行學習方法的交流,盡快掌握所學知識內容,推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教師在組織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把一個班的同學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小組成員安排的是否合理將直接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一個小組中三五個人是最佳的,人數過多可能會導致學習氛圍混亂,過少又起不到交流學習的效果。同時,組建學習小組必須尊重學生的意愿,以避免矛盾的產生。初中生心智發展不成熟,認知水平不夠,他們很難去獨立解決合作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時教師作為開展合作學習的倡導者和指導者,應該時刻關注小組成員的學習成果,幫助他們解決合作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促進語文成績的提高和語文素養的養成。
例如:在學習《古代詩歌五首》時,教師就可以組建學習小組,開展合作學習的方法去檢驗學生背誦情況。教師首先對成績好的同學進行嚴格要求,要求他們會背誦會默寫;其次,再讓成績優秀的同學去檢驗其他同學的背誦情況。這樣的合作學習,能使教師減輕工作量,也可以讓小組成員有意識地去背誦,提高對古詩的掌握能力。
小組成員的能力也是決定小組合作是否有效的一個基礎。教師在進行小組成員的分配之前,應該首先把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實際能力進行一個等級劃分,這一過程可以讓教師更加了解本班學生,讓教師清楚每個同學的學習弱點,進而在未來的學生中幫助他們克服這一弱點,取得學習的進步。每個小組中安排一個或者兩個成績優秀、知識點掌握比較熟練的學生,讓成績優秀的同學帶動其他成員的學習,分享好的語文學習方法,從而實現以優帶弱,優勢互補,進而有效提高語文學習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古文《陋室銘》一文中,學生的學習目標是背誦古文、掌握每句古文的意思、每個加點字的意思等。這種學習目標對于學生來說是相對困難的,教師可以讓小組優秀成員對其他成員進行一個引導,分享自己的背誦方法和怎樣更好的掌握,讓成績相對弱的小組成員學會這個知識點,提高合作的有效性,進而提高語文成績。
教師也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師的有效指導,也能幫助學生提高語文成績。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與學生之間是不同的主體,他們都希望采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所以難免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甚至有時會產生矛盾,這時候就需要老師進行成員和成員間關系的調解。教師對于學生學習中的不足,應該加強指導,幫助他們做得更好。這種教育教學方法,一方面能促進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的同時,另一方面也能讓他們找到學習的方法,提高語文成績。
例如:在學習《海燕》這篇文章時,教師會著重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課下的小組練習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課下,可以對各個小組成員去進行朗讀指導,教他們如何豐富朗讀時的感情,哪里應該重讀,哪里應該輕聲讀,這都是學生應該 掌握的。教師利用課下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一方面體現了老師關心和愛護學生的同時,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對于中小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一個渴望被認可和肯定的一個階段,這時的他們如果能夠得到老師積極的評價,就會幫助他們找到學習的動力來源。但是,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大部分老師都會忽視對學生的一個正確的評價,還有部分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僅僅就是“好”“嗯,很好”,這種評價不僅起不到任何積極作用,甚至會讓有些比較敏感的學生認為他自己的做得不好,從而有一種挫敗感。但是,如果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一個正確的評價,比如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這時教師可以說“哇!你朗讀的也太好了!真是個小小的朗讀家。”學生會從教師的評價中獲取到肯定和認可,提高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提高學習語文興趣,進而促進語文成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