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瓊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較弱一點,但是學生的整體思維是比較活躍的,小學生的想象能力也是比較突出的,在這個時候,語文老師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如果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那么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但是通過實際的調查,可以看出很多語文老師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時候,往往只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卻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一來,不僅會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發展,而且還會阻礙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果學生對語文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學生就會有更多的動力,更充沛的精力去學習,老師就不用像以前那樣,天天督促學生,學生也能夠自覺地融入到學習活動當中,所以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老師必須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學生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學生就會產生一種非常主動和積極的情緒,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有很大的提高。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或者是沒有辦法解決的難題,老師就可以借助這個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進一步地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比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飛奪瀘定橋》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敵人所說的飛過來吧這句話中的“飛”字和題目當中的“飛”字有什么區別,讓學生根據具體的字詞進行相應的探討和研究,讓學生聯系相應的語言環境,然后反復地閱讀文章。這樣不僅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還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用敏銳的眼光去察覺一些細節,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文章。
想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其實并不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老師需要在長期的引導下,讓學生形成一種自覺習慣,學生才能夠自覺地展開學習。就比如說老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養成一個提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學習習慣,這樣在長期的堅持下,學生就會有一個慣性去學習,學生在長期的堅持下,學生的自學能力也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除此之外,老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自學的信心,很多學生都認為自己語文基礎比較弱,所以在語文閱讀當中做得并不是非常好,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就需要鼓勵學生多去探究,多去發現,多去思考。老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整體表現情況,多鼓勵學生多肯定學生,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自學的信心也會大大的增強。
老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時候,不要只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給學生講解文章的相關內容,這樣并不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熱情。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思維比較活躍,所以在上課的時候,老師需要多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進行展示。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合理地向學生進行發問,可以讓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究,然后給學生一些自主學習的空間,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相關的內容,而且還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其展開更深一步的思考和想象。
除此之外,老師也可以在課堂當中設置一些互動環節,就比如說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內容設置一個小話劇表演活動,不僅能夠充分的活躍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而且還能夠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階段本來就是培養學生自主能力的最佳時期,所以老師應該充分地抓住這個優勢,采取強而有力的教學措施,然后更好地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另外,老師在課堂當中需要多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質疑,如果學生在課堂當中對老師所講的內容存有疑問,學生也應當站起來和老師進行討論和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地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不可否認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而言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所以老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時候,需要根據學生當下的學習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更好地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才能夠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迸發出更多無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