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曲靖石油分公司,云南 曲靖 655000)
移動電視、網絡、手機、電子雜志等均是新媒體,其是指新技術支撐體系下的媒體形態。與傳統媒體:戶外、報刊、廣播、TV等相比,有人把新媒體形象地描述為“第五媒體”。當今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休閑娛樂時間的碎片化越加明顯,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地迎合了人們碎化的學習需求,契合了人們隨時隨地交流、互動、表達情感、休閑娛樂、信息獲取的需求。探討新媒體技術和環境對企業共青團工作的影響,尋求新媒體視野下,企業共青團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積極探索企業共青團工作的新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現今,在以數字和網絡技術為基礎的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傳播背景下,信息傳遞形態急速改變,且以一種 “無所不能”的姿態,迅速滲透到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思想等各個領域,躋身為這個時代發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成為共青團工作必須面對的時代背景。企業共青團的性質和任務,是團結廣大青年團員、干部,引導青年、服務青年,進一步努力鞏固、擴大我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帶領青年團員在工作中奮發有為、再創新功、實現夢想,助力企業持續發展。這就需要我們的團組織清醒、深刻地認識到:新媒體傳播必然帶來全面且深刻的影響,以及諸多機遇和挑戰。
青年是新媒體用戶的主要群體,也是對新媒體傳播依賴度最高的群體。從團中央的一項調查可以看到,80%以上的青少年將新媒體作為獲取資訊、檢索信息的主渠道。換句話說,當代青少年是在新媒體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環境,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信息的生產者、發布者、傳播者,如果缺少絕對的權威和中心,缺乏行之有效的審核、監管,那么將有多元復雜的觀點,泥沙俱下的內容,真假難辨的信息。青年員工運用網絡極大地開闊了視野,個體意識、自主意識增強,但也因為年紀輕、閱歷少,頻繁地接觸新媒體上的復雜信息,尤其是密集的負面信息,容易形成各種錯誤、模糊的認識,嚴重時,可能形成消極、逆反、極端的邏輯思維。而企業共青團充當的角色,是青年思想上的引領者,青年力量的凝聚者。新媒體對青年個性、心理、價值觀、思維模式的影響,將會使各方面工作難度加大。
新媒體對青年的影響和滲透是全方位的。“網絡生存”是部分學者用來描述現代人生活方式的詞匯。人們花費在互聯網上的時間往往超過現實生活中活動的時間,辦公、學習、交流、娛樂、購物、網上活動……甚至現實中許多的活動也是通過網絡來聯系和組織。
從共青團工作的角度來看,團組織面臨的考驗是十分嚴峻的,新媒體迅速發展帶來了青年生活方式的劇烈變革,共青團的工作空間受到了更深程度的擠壓。共青團在上述領域長期以來的工作內容慢慢被替代,傳統的活動化、運動式、群眾性的工作優勢被逐漸減弱,各級團組織引導青年、吸引青年,對青年產生影響變得越發困難。
通常情況,一個組織的號召力,源于其“傳播力”,即將組織信息傳達至受眾、并形成某種作用的能力。新媒體傳播崛起之前,由傳統媒體組成的大眾傳播渠道中,共青團尚有一定的話語權,且通過組織、人際、教育等傳播渠道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影響青年。總而言之,在新媒體時代,要快速提升傳播力、影響力,共青團還面臨許多的局限和挑戰。
在某種意義上,新媒體是一個“晴雨表”,為共青團了解青年所思所想、所需所愿,從而準確把握青年群體開辟了一條新的重要渠道。如今,通過互聯網開展網絡問卷調查、通過 QQ、微信等手機APP 進行訪談,已成為共青團開展青年思想調查研究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團組織以新媒體為介還可以制度化地收集青年意見。
組織化動員與社會化動員相結合成為共青團工作的另一大優勢。新媒體的運用,對于進一步提高共青團工作效率、擴大共青團工作宣傳,尤其是在社會化動員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相對于傳統方式,新媒體這一力量的注入,使得現今的社會化動員覆蓋面更廣、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且青年喜聞樂見,易于接受。
對于各級團組織來說,最核心的工作是服務青年。服務青年,是共青團工作的基本職能,也是主要職能。創新共青團服務青年的平臺可以在青年員工工作學習、權益維護、學習成才、婚戀交友等各方面利用新媒體直接提供有效信息,服務青年。
如前所述,新媒體傳播是一把“雙刃劍”,在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為新形勢下共青團拓展工作空間、改進工作方式創造了重要契機,為團組織塑造新形象、煥發新活力提供了重大機遇。在不可逆轉的新媒體浪潮面前,云南石油共青團組織必當主動應對挑戰、牢牢把握機遇,推動企業實現更有效益、可持續發展。
順應新媒體發展的潮流趨勢,正視企業文化建設在新媒體技術與環境下發生的轉變,對創新和改進企業共青團工作十分重要。
新舊媒體各有優勢和劣勢,要達到不同媒體間的優劣互補,實現新舊媒體融合的綜合效應。一方面,企業共青團要充分發揮傳統媒體的導向鮮明、公信力較強的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另一方面,要善于運用新舊媒體,全方位的開展企業共青團工作,手機媒體、網絡媒體信息傳播實效性強、互動方式多樣,可以即時、快速、滾動地傳播信息,借助這一優勢,開辟“手機論壇”“網絡訪談”“在線咨詢”等欄目,就青年員工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交流、互動,進一步拓寬青年員工與團組織的交流渠道,通過上述方式,及時了解青年思想動態,關心青年心理健康,幫助青年放松心情、緩解壓力,著力解決青年在生活、婚戀、心理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促進青年全面健康成長。
“建”和“用”有機結合起來,為云南石油共青團開展新媒體工作提供有力的陣地依托。
1.在建好團屬新媒體陣地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二級團組織團屬微博、微信公眾號等的建設,積極推動云南石油共青團微博、微信公眾號在數量擴張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整合聯動,打造工作推進的基礎平臺。
2.建好,更要用好。微博、微信等平臺建設起來以后,要注重運營和維護,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不能內容平庸無趣,要提供青年喜聞樂見的內容,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新媒體在共青團工作中的優勢。
大力推進網絡輿論引導,進駐青年聚集的各類網絡空間,推動形成覆蓋面廣、影響力強的新媒體矩陣。探索建立青年網絡文明志愿者走在清朗網絡空間前列,針對網上錯誤言論和現象,旗幟鮮明、敢于斗爭。主動設置議題,推出青年感興趣的網絡話題活動。針對青年思維特點和接受習慣,努力開發網絡公開課、音頻欄目、情景視頻等產品。全力構建愛黨愛國、熱血擔當、陽光清新的云南石油共青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