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燁雯
目前,與城市小學音樂對比來說,農村小學教學仍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在開展音樂教學期間要重視教學方法的優化,極大程度縮小和城市音樂教育之間存在的差距。從理論方向對農村的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的發展展開探究,這也有助于日常教學。
目前,在城市的小學中,傳統的小學音樂教學觀念并不明顯,但是在農村小學中,傳統的教學觀念十分明顯,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部分音樂老師依然用“分數”來衡量小學生們學習情況,也是評價小學生們的標準,部分音樂老師會認為不在考試范圍中的學科,大致上可有可無,音樂課自然也就也不例外了。農村小學對音樂教學的不重視致使學校開展音樂課的基礎少之又少,甚至不開設音樂課程,就算有一節,這也很可能是為了要面對相關教育部門檢查所做的“表面”工作,十分形式化。部分音樂老師是身兼多職的任課老師,而專職的音樂老師,也因不受到重視的原因,頻繁出現跳槽現象。
由于農村學校的地勢較遠,其經濟條件也較差,教育投資較低,農村學校對音樂課程并不重視,大部分的資金都會用到主課上,基本沒有對音樂課投入。很多時候為了應對教育部門的檢查,農村學校才會擺一部分音樂設備,可這部分音樂設備的年限久遠,已經無法順應現在的音樂教學,無法派上用場。另外,農村音樂在教學資金上投入不足,導致教學條件較差,除了欠缺音樂設備之外,多數的農村小學生們也并沒有獨立出來的音樂教室,也沒有配備比較專業的音樂教師,使得班級人數非常的擁擠,音樂課堂氛圍很不理想。
教育屬于一種思想行為,思想認識能指引著外在的行為,因此,改進音樂教學期間的思想認識才是扭轉農村音樂課堂教學現狀的關鍵。在這點上,首先要教育部門予以支持,將傳統的應試教育進行改變,制定出可以通過德、智、體、美、勞方面進行考核的方式,并以此去衡量學校以及小學生們,適當降低主修科目比例和小學生們的壓力。另外,教育部門也有了措施和規定,學校也要逐漸改變教學觀念,讓其他學科也漸漸受到老師們的重視,逐漸改進形式化的教學方式;其次,老師需要不斷改進教學觀念,并仔細學習新課標提出的教學理念,將傳統的教學認知不斷改變,注重提升小學生們的綜合素養,側重于提升小學生們的綜合素養,同時了解音樂教學的意義與作用,進而積極參與到音樂課堂中,樹立音樂思想。
加大對農村的小學音樂教育的投入會給農村音樂教育的發展帶來一定影響,所提到的教育投入實際上包括兩方面:首先是音樂設備上的投入;其次是對師資力量方面的投入。針對這兩個方面而言,筆者認為能夠逐一進行對癥下藥。對音樂設備這點而言,可按照農村小學的特性,投入部分比較符合小學生們的音樂器材,這也有助于小學生們掌握基礎性的音樂知識,使每位小學生們都可以接觸到音樂教學,這仍需要教育部門進行大力的支持;而針對師資力量而言,除了制定所需的音樂課程以外,也會對音樂課程的教學質量提出要求,在進行課堂教學期間,不只是簡單的讓小學生們“唱歌”,這既不符合音樂教學要求,還將音樂的性質進行了改變。基于此,農村音樂老師除了要努力學習之外,還要不斷提升自我,要在教學期間結合當地一些風俗,在教育中結合實際,這樣,教學才會事半功倍。
由于統一的音樂課本無法適應農村的音樂教學,因此,老師應該另辟蹊徑,積極開發符合農村音樂教學的有效資源,進行音樂教學。即便是農村小學校園中并不具備基礎教育教學課程改革綱要當中明確的音樂設備,也不具備現代的課堂教學方法,可農村小學能夠按照自己當地的特色開展音樂教育。不同的村落具備著獨特的風俗和禮節,也都具備著自己的音樂文化,小學校園完全可按照身邊具備的自然資源,進行具備地方特點的小學音樂教學。但是,這仍需要得到當地支持,也是要學校和相關部門領導一同進行配合音樂老師的教學工作。只有這樣,才可以開展符合農村小學的音樂教學,只有掌握了當地的風俗特色,才能展現出農村小學的音樂教學特點。
總之,在農村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期間,音樂老師要不斷運用適合農村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這樣才可以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對培養小學生們的音樂素養也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通過本次對農村小學音樂教學現狀以及策略的研究,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給小學音樂教學提供有利的課堂教學思路,進而有效促進農村小學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