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
關鍵字:小學 語文 問題行為
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原因是多樣的,教師應該及時分析和反思,掌握學生不遵守課堂紀律的原因,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方法進行調控,才能引導好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中。
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教學方法單調、陳舊,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教學情緒低落,態度不熱情;教師管理能力差,組織形式不合理,課堂教學秩序混亂;對學生的要求不當,或高、或低教育方法失當,過分體罰、漫罵學生,保護與幫助不當導致學生畏懼練習,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氣氛不活躍。
學習態度不端正,紀律觀念淡薄個人意識重,學生情緒低落、用不良行為來發泄情緒;對教學中安排的內容不感興趣,發泄不滿情緒;個人性格內向,不善和同學合作交流學習。
在對課堂問題行為以及造成課堂問題行為的幾個方面有了正確的認識之后,我們就可以更有針對性,更高效地去解決這些問題行為。我認為,可以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那么如何恰當地與孩子們溝通呢?我們可以嘗試通過傾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傾聽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情感不是“壞的”。傾聽把分析和解決他自身問題的責任留給學生。傾聽使學生更加愿意聽老師的話。傾聽促進師生之間一種更親密的、更有意義的關系。攜帶著不止一個意思或信息。比如:曾經有一個孩子對我說:我不喜歡學?;蛉魏闻c它沾邊的東西。如果是剛上班的時候,我可能會說:你作為一個學生,怎么能這么想呢?這樣想是不對的,你應該然后講一堆大道理,但是學生能聽進去嗎?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這么說只會把孩子和我溝通的意愿徹底打消。所以我會說:哦,很多人都曾經這樣看待過學?!L大點你就不會這樣想了。這時學生會感覺:很多人?也就是很多人不這么想,那難道是我自己感覺不對?等長大點兒?那是我不成熟嗎?還是老師認為不應該改變學校,而應該改變我自己?孩子就會多方面的反思自己。
新接手一個班級第一節課是 非常重要的,教師的上課風格和課堂要求直接影響到以后的課堂效率。第一節課要先制定好課堂規則,因為規則主要是用來規范學生的,所以要讓學生參與到規則的制定,便于學生認可規則,從而自覺遵守自己制定的規范和要求。規則的數量不要過多,大約5—6條,每一條表達要簡潔、明了,最好用積極、正面的口吻,便于學生熟記于心。制定規則時最好能向學生說清楚違規行為的方案,這樣可以增強規則的有效性。規則制定初期每節課的課前都要在PPT展示,讓學生齊讀并熟記。一旦出現違返規則的課堂問題行為一定要嚴格按照方案執行,否則會引起學生的不滿,降低規則的執行度。
課堂上部分的教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授課內容上,眼中沒有學生。教師在上面講的“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玩的“熱火朝天”。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的行為保持高度警覺,提高自身對課堂的監管能力,讓學生感受到任何時候做什么事情都可能被教師發現的。例如講課的時候,教師時不時會重點關注一些學生,讓他們不敢有不良行為。課堂上不是所有的問題行為都要馬上處理的,我們要掌握一些處理技巧,有些小而且轉瞬即逝的問題可以忽略的,因為干涉可能比問題本身還具有干擾性。
在小學低段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對課堂問題行為的研究。首先要師生共同制定了課堂行為規范,恰當地使用獎懲機制,同時提高自身的課堂監管能力,掌握課堂問題處理技巧,恰當的與學生溝通,從而打造高效課堂 促進學生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