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恩軍
首先,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寫作、打好堅實基礎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讓學生學會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融入生活,有助于學生找到和激發寫作的靈感,讓學生在寫作中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讓寫作變成一件輕松、快樂的事情。其次,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培養學生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用心去感悟生活,豐富社會實踐,緩解和消除學生對于寫作的畏難情緒,讓學生慢慢地變得喜愛寫作,發現和感悟生活中的美,并學會用自己熟悉的文字表達出來。最后,在寫作生活化教學中,還有一個顯著的現象,就是教師和學生的交流明顯增加,學生在教師的指引和幫助下,逐漸地學會觀察生活,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了教學效果。
首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理念普遍較為落后,傳統教學理念仍然起到很大的主導作用。教學中,通常是以教師為主體、以教師為中心展開的教學,教學模式化,單純追求文章的典型性和新穎性,對于學生自身的愛好和興趣,則較為忽視。其次,目前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往往脫離生活實際,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不大,讓生活經驗本就缺乏的小學生們,在面對作文命題時,往往不知所措,最終導致寫出來的文章內容空洞、言之無物。再次,教學模式一成不變,缺乏新意。很多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教學模式單調,因此難以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難以寫出有感而發的好文章。最后,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單單依靠教師的評改是遠遠不夠的,要讓學生參與進來,學生的寫作能力才能提高,而傳統的寫作教學中,恰恰是缺少了這一個學生參與的環節。
在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把關注點放在了學生的課堂表現、課堂寫作行為上。在指導學生進行習作的時候,很少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一般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不知道寫什么,還有就是不知道怎么寫。這同樣是教師指導學生寫作中遇到的兩個難題。其實,只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這一難題就會迎刃而解了。眾所周知,小學生的生活經歷少,認知能力也比不上成人。然而,千萬不要忽視小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能力和發現能力,他們往往更容易對生活中的事物產生興趣,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小學生是生活的主人,只有透過孩子的眼睛,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才能寫出內容豐富的文章來。比如,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個習作“推薦一個好地方”,在寫作課的前一周,教師可以先把課前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觀察和思考。通過走進生活、細心觀察,學生有了寫作素材,并且在感受生活的過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寫出來的文章也必然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和共鳴。學生寫作能力提高了,教學效果也實現了,可謂一舉兩得。
開展寫作生活化教學,重點就是要設計好寫作教學的內容,讓教學內容更接近生活,是生活的折射和反映。小學生的聯想能力是很強的,但是也需要教師去引導,而好的作文命題,就是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的關鍵。通過聯想,學生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以及聽到或者看到的事情就會浮現在腦海中,經過篩選和整理,成為寫作的素材。因此,不但是學生,教師同樣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捕捉生活中的亮點,并據此來進行寫作命題。學生對于熟悉又感興趣的事物,往往是有說不完的話,有深刻的體驗,因此就掌握了大量的寫作素材,寫作思路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比如,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個習作“生活萬花筒”,這就是一個與生活非常貼近的作文命題了。每天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有開心的、不開心的,有我們親身經歷的,還有我們看到的、聽到的。總有一件讓我們印象深刻,有許多話要說,有許多感想與人分享。通過課堂討論和交流,教師引導學生講述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并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再讓學生寫下來,一篇貼近生活的習作就水到渠成了。
綜上所述,將生活化教學應用到小學語文寫作中去,具有重要的意義,有效地解決了長期以來困擾學生的不知道寫什么和不知道怎么寫的難題,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作文的寫作質量。這一教學方法值得教師在教學中積極采用和不斷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