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
(江西省豐城市秀市鎮新街小學,江西 豐城 331100)
課堂提問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形式,課堂提問能夠有效活躍課堂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此,教師聯系實際,圍繞課堂提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實施展開探討,希望能為相關教學工作提供些許幫助。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踐行,很多教師已經將傳統課堂的 “填鴨式”應試教育轉變為以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為主的提問式課堂教學。雖然提問式教學被廣泛地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中,但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在實施上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很多教師向學生提出的問題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問題的設置十分形式化,缺乏實用價值,并且在提問的過程中過分注重技巧性,這樣的提問方式無法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甚至還會引起學生對于教師提問的反感。
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將提問式教學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的時候,提問方式缺乏創新,十分固化,提不起學生的興趣,而且隨著問題的增多,還會令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對教師的提問出現抗拒的心理。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過分注重應該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才能夠對教學有促進作用,但對提問方式的多樣化卻沒有做到充足的考慮,因此課堂提問并沒有為師生的有效互動提供可能性,沒有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使提問式教學變成了一種敷衍的形式,沒有切實學生的學習需求,對提高課堂效率也起不到顯著的作用。
提問的對象是學生,只有當問題的難易程度與學生學習能力、學習需求相貼合時,問題的功能作用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因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立足實際,結合學生實際學習能力提問,以保證提問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觀察,結合學生課堂表現以及日常測評成績,對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差異化提問。根據學生之間的性格差異、學習能力差異,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問。如對語文基礎好、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若設計的問題過于簡單,學生無須思考便能得出答案,那么這樣的問題就是沒有意義的。為此,教師可在確定學生掌握了課本內容后,為學生設計一些拓展性較強的問題,利用這類問題促進學生思維發展,提高學習能力;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弱、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可適當降低問題難度,為其提一些基礎性的問題,幫助學生有效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合理構思提問內容,科學設計提問環節與提問方法,進而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在設計問題時,教師需保證問題能反映課本內容,要保證能通過提問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此外,教師還需確保所設計的問題有一定的拓展性、發散性,要有助于學生思維、想象力的發展與提升;最重要的是,教師要能立足實際,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能力等合理選擇正確、有效的提問方式,以此提高學生對問題的接受程度,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構思問題時,小學語文教師應正確認識到,學生要想更加清楚地了解和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和應用方法,就必須通過具體的問題情境來實現,具體的情境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意義及用法,課堂提問一定要和具體的問題情境結合起來。另外,在提問過程中,教師也要適時變換語氣、方式等,有效提高提問的趣味性,并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保證課堂教學效果。最后,問題的設計要有技巧、策略,要與教材知識緊密相連,能正確、全面表達出課文的思想與內容,這樣才能讓提問有效率,有意義。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在設計問題時,教師首先需深入研究教材,全面掌握課文內容,抓住課文內容的關鍵點,并圍繞文章中心思想與主要內容進行設計;其次,一篇課文中,往往包含難點、重點、疑點,在這幾項構成要素中,教師要善于抓住課文的疑點設置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語文教學中的提問是一門藝術,不僅要保證問題的難易適中,提問的時機準確恰當,還要保證提問的方式得體合理,方能確保提問的有效性,讓問題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具體而言,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立足實際學情,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選擇合理的提問方式有效提問,進而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探究,最終得出正確答案,并通過解答疑問的過程獲得知識與技能。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聯系生活案例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通過情境引出問題,向學生有效發問;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把課本上的知識點變成和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將學生引入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其一步步尋找思路并得出答案,從而實現對學生語文思維、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的課堂提問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能立足實際學情,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提問內容,有效把握問題的難易程度,同時合理選擇提問方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