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蓮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燕都九年一貫制學校,河北 保定 074200)
教學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被提出,并且應用到實際的教學當中。在初中生物教學中,人們也研究出很多新的教學方式,而作為初中生物老師來講,要做的就是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不變的真理,放在任何時候都是適用的。興趣也是學生學習的最大動力,想讓學生自主學習,那么就需要學習內容具備吸引學生興趣的特性。
教師在授課時,通常是采用語言表述的方式,而這種方式不僅會讓教師感覺到很疲憊,也會讓學生感覺到索然無味,容易走神。教師花費了很多時間和力氣,卻沒有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尤其是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有些內容如果只是通過語言描述,就會非常抽象,學生很難理解。而現代化的教學資源,可以很好的幫助教師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設施,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的了解到教師所講的內容。比如,在講解細胞的形態結構式,如果只是教師一味的語言描述,無疑是很枯燥的。而如果利用多媒體在屏幕上不停的播放各種圖片,學生便能很快了解細胞的結構,以及細胞分裂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該注意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將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與書本上的內容聯系起來,讓學生知道自己所學的知識是有用的。另外,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影視,讓學生通過影視描述的內容,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影片中提出的一些問題。當然,學生也可以組成小組,來就某一些問題展開探究,分工協作,各司其職,這樣能夠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能力。
實驗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知識了解深度,這就需要開展實驗教學前的準備工作。首先要引導學生熟悉實驗原理,掌握實驗過程中需要運用到的理論基礎。如在“生物組織中脂肪、蛋白質、還原糖的鑒定”實驗中,要首先圍繞實驗中的三個核心反應式對學生進行講解。學生在理解實驗原理以后就會很容易掌握實驗步驟和試劑的分組。其二要引導學生熟悉實驗器材,如顯微鏡的使用與保管、試劑的類型和試管的種類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實驗教學中得心應手的使用器材。
在生物實驗課中課堂演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實驗教學中我們不能忽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單純的采用“一是一、二是二”的演示手法,要給予學生自己動手和自主學習的機會。首先,在課堂演示中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演示結束后可以邀請幾位同學上臺操作,這樣既可以鞏固學生的知識記憶,又能夠檢測課堂實驗演示的效率。其次,要給予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要求學生按照演示方法自己進行操作。在為學生創造動手機會的同時還要發揮集體學習的優勢,通過分組和任務分配引導學生進行團體學習。學生在集體討論的過程中思維得到發散,實驗思路和步驟更加明確。
對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來說,實驗的目的更多是對課本知識的檢驗,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即實驗教學離不開課本知識。在實驗中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對舊知識的鞏固,即在課本內容學習以后開展實驗教學活動,實驗過程是對知識的一種檢驗,掌握實驗中的細節,熟悉實驗流程,能夠在書面上的實驗題目中應對自如。其二是對新知識的學習,即利用實驗過程學生的參與性進行知識教學,在書本實驗過程沒有進行講解的過程中由老師引導學生操作,在實驗中深入課本知識。此外,為了對實驗中一些易發生錯誤的步驟進行強調,我們可以設置對比實驗,如使用其他提取液替代丙酮觀察葉綠素提取實驗,加深學生的印象。
最后,構建和諧、友愛的師生關系,情感對教學有效性影響常常被忽視,殊不知,情感對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從人本身的情感角度出發,喜不喜歡本學科老師是學生對這門課程學習的最開始的態度。由于初中生物本身的學科特點,容易受到學生忽視,對學科教師關注度低,正是因此,生物教師便應該從這一點入手,注重對學生的關懷,注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通過活躍的課堂氛圍、教師真誠友愛的教學態度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總之,課堂作為教學的重要場所,它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知識、能力的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還體現在其它許多方面,需要生物教育者更深入的研究與創新。
在實施新課程教學改革的今天,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有效性成為生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必須研究的問題。同時,生物科學本身的學科特點,就是要求人們不斷探究和發展,這就需要教師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生物討論和研究,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