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偉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莊小學,河北 承德 067000)
課堂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每位教師都應該孜孜不倦地去追求。一堂高效的課中,教師的行為要能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需要教師創造性地整合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從而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無論課程改革走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都是永恒的追求。在近幾年的教學中,筆者對此做了一定的嘗試。
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教師的課前準備態度決定著學生的課堂學習態度,所以課前教師需精心準備的內容很多。每一節課都有一定的教學任務。首先,要指導學生充分地預習。預習時讓學生自己先找出本節課的重點,自己通過自學掌握的知識及本課的疑惑,找出疑難之處,嘗試解決后作好記錄。這些預習將有力地促進學生自學。其次,鉆研教材和把握教材。這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提,在構建高效課堂的過程中,要靠教師鉆研教材,通過對教材的二度開發來確定教什么,也就是解決教學內容的問題。把握教材不僅是指理解教材中的每個知識點,更是對教材的整體把握,這就要求教師熟悉本學科的課程標準,了解教材編者的意圖,清楚整個學段教材的邏輯線索,能夠把前后相關的知識整合起來。
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樂學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是課堂教學永恒的追求,是有效教學的核心。沒有參與就沒有教學,因而在教學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在課堂上精神飽滿。學生的參與動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的,尤其是符合兒童年齡特點、心理特征的情境,更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對學生的主動差異起到強烈的激發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中設計好怎樣創設課堂教學情境。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的統計知識時,筆者是這樣創設課堂教學情境的。課堂的引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吃什么水果,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好多的水果,你們選出其中最愛吃的一種吧!”接著出示蘋果、桃子、梨、橘子、葡萄、香蕉、西瓜的水果圖片,同學們看到這么多的水果,紛紛都說自己喜歡吃什么,這時我強調說:“你們是否能把喜歡吃各種水果的人數記錄下來?”同學都說:“能。”整堂課學生都處在吃水果的興致中,這樣就用水果把學生引到了課堂,把他們“吸引”住了。統計知識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較為抽象并枯燥,如果不用學生感興趣話題,把其引進課堂,那么就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不樂學,就達不到有效的課堂教學。
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新課標提出:“動手實踐、自主探求、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但也不能排斥接受學習,因此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
數學是一門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的學科,有些知識是統一規定的,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就能輕易找到答案的,這就需要在教師講解或指導下獲得,也就是說應以接受學習為主。如:“四舍五入”的規定,“年、月、日”的規定等等。
新課程強調“探究學習”,這具有激發學生自學、體驗、發現等優點。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我主要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為了能讓學生知道為什么“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個道理,我讓學生操作探究,結果發現:用小棒擺出三角形后,只能余1根或2根,不可能余3根。通過由學生親自發現和獨立探索,加上教師的適當指導,確保了學習的有效性。
多媒體以其具體的形感、動感、聲感、色感,將教學中抽象的素材形象地展現給學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容易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樣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優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的發展。
通過師生、生生多向評價,最大限度地肯定學生的表現。可以用掌聲、語言,成功的手勢、表情,也可以發放小獎品來鼓勵學生,使學生日后樂于活動,勤于思考。同時,為了養成善始善終的良好思維習慣,教師鼓勵并組織學生根據剛才的評議對自己完成活動任務的方法,過程,態度等進行反思,談談自己的收獲、體會,以及打算如何改進。使學生在比較、反思中發現問題,學會思考,為學生思維保持長時間活力創設舞臺。
總之,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做有心人,時時處處以學生為本,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他們的潛力。只有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空間和時間,才能調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積極性,才能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