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寅帆
(上海市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上海 201101)
目前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均與國際金融經濟的發展掛鉤,在這種大環境下,如何抓住機遇,全面發展成了當前國內相關專家或是學者應該考慮的重要問題之一,因為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意義,筆者通過對于國際金融經濟現狀的描述,提出了目前情況國際金融經濟環境對于我國帶來的積極影響。
自21世紀初世界金融風暴至今,整個世界的經濟呈緩慢的增長趨勢,2018年的全球經濟動蕩對于國際金融經濟也有著或多或少的影響,對于全球金融經濟的復蘇也有嚴重阻礙作用。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承擔的債務逐漸增多,經濟形式不容樂觀,整體經濟發展速度呈緩慢前行狀態,距離繁榮期望塵莫及。
中美貿易關系自1972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后一直不太穩定,時常出現小摩擦,直到2018年初,這一模式得到破壞,中美兩大經濟體系正式開始貿易戰,雙方對于關稅進行增加,阻止自由貿易的發展,對于相應的股市造成了嚴重影響,國際金融市場也隨之出現了動蕩,使得本身就不太穩定的金融市場變得更加動蕩,中美雙方也在這場貿易戰中受到了相當大的利益損失。
21世紀以來,國際金融經濟的環境就呈現出復雜化的模式,參與到國際金融經濟環境的國家逐漸變多,這也導致國際經濟環境復雜化的主要原因,并且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與貿易模式均出現了大量變化,出現這種現狀的原因正是因為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經濟交融使得經濟貿易變得復雜化,但同時對于國家的經濟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各個國家都在尋求經濟的快速發展,希望能在國際金融經濟中找到機遇,所以導致經濟的動蕩也隨之增多。
從英國脫歐事件可以看出,由于此事件的發生,歐洲整體的經濟局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動,對于國際金融經濟也產生了一定影響。2018年7月份,英國發布白皮書,宣布正式退出歐盟體系,這對英國對歐盟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就近來看,英國退出歐盟后,對于國家資金壓力得到了減輕;但從長遠來看,英國退出歐盟后將會缺少歐盟這個大經濟體的庇護,在當今如此動蕩的國際金融經濟環境下,英國自身的經濟發展將會缺少強力的經濟后盾,影響了國家經濟的進一步增長。
就目前來說,因國家金融經濟環境的影響導致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面臨同樣的發展問題,中國身處發展中國家里,也不例外,面對這類問題可以通過經濟全球化缺失使產業外移,并引進外來的先進技術,促使我國技術產業的高速發展,達到產業結構全方位發展的目的。
持續的貿易順差導致中國受到其他國家的強烈不滿,并且新的國際金融經濟環境對于我國對外貿易有著良好影響,增加了進出口貿易,并且對于貿易順差的彈性也有所提升。對于我國經濟的進一步轉型,貿易平衡都有所好處。間接的促進了我國進口貿易的發展。
在國際經濟十分動蕩的情況下,歐美各國通過采取了相應的應急措施,使得在經濟危機的環境下,國際金融經濟環境依然呈現穩定發展的趨勢,對于實體業與金融業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中間力量,實體經濟一直以來就是中國國家政府重點關注的對象,所以,國際經濟金融環境持續穩定對于我國金融行業和實體行業的經濟發展制造了大量機遇。
在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經濟金融環境下的經營方式已經有了互聯網平臺和相關的技術支持,各個國家的經營平臺與經營數據在互聯網的支持下變得逐漸緊密,相互的行業競爭也越發激烈,因此放松了金融行業的管制體系,讓我國商業銀行和實體經濟的優勢逐漸擴大,進一步推進了商業銀行與實體經濟的發展。
由于全球經濟化的發展,國際金融經濟環境逐漸變得開放,變得統一,這不僅存進了中國國內經濟市場的開放發展,同時對于進出口貿易的相關戰略目標打下基礎,國外企業在國際經濟一體化的條件下在中國國內辦廠投資,中國也利用國際經濟一體化將內部業務走向世界,通過在國外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擴張,使得中國經濟市場的開放程度與產業轉型統統得到升級。
目前,金融經濟的經濟泡沫與法律條例的缺陷密切相關,健全和完善法律體系在經濟的健康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國家必須根據實際國情不斷改進法律制度,允許該制度與個人掛鉤,從而維持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為了使金融經濟能夠有效地獲得相應的發展環境,必須給予金融經濟一定的自由空間。在制度法律的約束上逐步形成機構與個人的守法與規范操作的意識,而不是依賴個人自律和忽視法律的威懾作用。必須有效執行法律制度,實施相應的制裁,有效控制侵權行為,避免有害的經濟發展。通過法律制度創造健康的經濟環境和個人意識,從而促進經濟的健康發展,并建立的完善金融體系。
通過上述內容可知,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面臨大量機遇到來時,我國應該詳細分析當下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所出現的機遇該如何抓住,實現國家經濟的良好發展。在極其復雜的金融環境下,中國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體制改革促進相應政策的推行,達到經濟高速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