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
(蘇州大學,江蘇 蘇州 215006)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園活動,由于每一個民族審美觀念的不同,在各民族的歷史背景、文化傳統、哲學觀念及感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造園藝術風格。有兩種園林風格最為典型引人注目。在西方,以法國古典園林為代表的幾何形園林。在東方,以中國古典園林為代表的再現自然山水式園林。
西方園林,強調人工美。講求幾何圖案的組織,在明確的軸線引導下作對稱布置,甚至連花草樹木都修剪的方方正正。形式上整齊化一,均衡對稱。從現象上看,西方造園主要立足于人工方法來改變其自然狀態,一切都表現為一種人工的創造,從而形成了歐洲大陸規則式的造園風格,強調人工美或幾何美,認為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與西方園林體系相比較,中國古典園林則完全不同,著眼于自然美,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結合。力求做到“雖為人作,宛自天開”。布局上不求軸線對稱,也不遵循任何規則,相反卻是山環水抱,道路蜿蜒曲折,是再現自然山水式園林。中國傳統園林造園藝術受到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意境由人自覺感受領悟,意味無窮,卻難以用語言闡明意蘊和境界。中國古代并沒有專門的造園家,許多園林都是在文人和畫家的直接參與下經營的,他們的詩歌和繪畫又高度重視意境的追求。在馬致遠的小令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全曲沒有一個秋字,卻描繪出一副凄涼悲愴的秋郊夕照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游子的思鄉之情。意境也是中國水墨畫的精髓,是繪畫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馬遠的山水畫一般是“全境不多,其小幅或峭峰直上而不見頂,或絕壁而下而不見其腳;或近山參天而遠山則低,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獨坐”,注重形象的加工提煉,注重章法剪裁和經營,使作品更加完整,主題明確突出,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所以中國園林從一開始便帶有詩情畫意的感情色彩。園林的設計不僅僅是堆山疊石,庭園理水,花木栽植,更通過景的展示,抒發造園者的情感,使觀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園林設計師們建造園林就如同畫家在紙上作畫,講究高低、遠近、虛實關系。“寓情于景”,“寓景于情”等美學思想成為評價藝術的最高標準。“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因此中國造園的經營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意境在中國園林中的體現
中國園林中常用空間的對比手法來營造空間的意境美感。如藏與露,傳統的造園藝術往往認為露則淺,藏則深,極力避免開門見山,一覽無余求得意境之深邃。進入園門常常以影壁、山石為屏障來阻隔視線。亭臺樓閣也都不是一覽無余的,或多或少被高大喬木或低矮灌木叢植遮擋著,欲露而藏,欲顯而隱。“猶抱琵琶半遮面”給人一種朦朧美感。在蘇州留園的入口部分,空間組合是曲折、狹長、封閉的,處于其內人的視野被壓縮,甚至會有壓抑沉悶的感覺。但當人走到了盡頭進入園內主要空間時,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正如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的描繪:“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留園中平面布局也體現了疏與密的對比,中部景區的處理,建筑沿四周布置,東部最密集,南部次之;西北面比較稀疏,四面疏密相間,具有一種音樂的節奏韻律感。
中國園林審美觀的確立大約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代。中國古典園林大多由文人,畫家所建造,所以園林必然體現他們的審美趣味和情操。作為士大夫階層無疑會受到當時社會哲學思想和倫理道德觀念的影響。伴隨著東漢政權的瓦解,居于正統地位的儒家思想受到沖擊,隨著道教、佛教的流行與影響,崇尚老莊高談玄理的風氣在士大夫中流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在崇善自然、追求虛靜、逃避現實和向往一種原始自然狀態的生活方面,帶有濃厚的浪漫色彩。佛教所宣揚的“因果報應”、“清靜無為”、“息心去欲”等境界和老莊思想如出一轍。這些社會的審美取向塑造出一種文人特有的恬靜淡雅的趣味。此時的士大夫階層,多不追求榮華富貴,高官厚祿。反而避凡塵、脫世俗、遨游名山大川寄情于山水之間,追求隱逸的生活。并從湖光山色的自然美中抒發情感,初步確立了再現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則。
中國古典園林善于模擬自然,提取自然界中某些景象,進行色彩、形態、質感等要素的組織控制,使其迎合人們的審美需求。堆山疊石在我國傳統造園藝術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園不論大小,不分南北,必有山石。園林中的山石是對自然山石的藝術摹寫,因此又稱之為“假山”。大部分情況下,人們對于山石的欣賞還是限于它的形式美,頗有現代雕塑的韻味。特置的石峰因形象生動、優美突出而成為景區的主題。利用山石還可以堆疊成各種蹬道,古典園林講求順應地形、隨高就低地安排建筑,園內不免“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懸,有平而坦”。以山石堆疊而成的蹬道,就可以隨地形轉折起伏,增強了空間的曲折性。堆山疊石,不僅從外部可以再現大自然的峰巒峭壁,并使之具有咫尺山林的野趣,而且從內部還能形成虛空的溝澗洞壑,從而形成曲折迂回的動態美感。
庭園理水和山石一樣是古典園林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小型庭院多采用集中用水的辦法,以水池為中心,沿水池四周環列建筑,從而形成一種向心的布局,使有限的空間具有開朗的感覺。另外一種把水面分割為相互連通的若干小塊,這樣便因水的來去無源流而產生隱約迷離和無窮無盡的幻覺。
中國園林再現的自然山水觀,從哲學和美學觀點看,就是受超塵脫世、寄情山水和憧憬仙山瓊閣等思想的影響。強調意境、氣氛而不追求形似,這也和詩詞繪畫中重抒情,寫意的傾向有折密切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