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憲敏
(山東省成武縣孫寺鎮文化站,山東 成武 274200)
當前,我國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精神文明也獲得了一定的成績,文化建設工作有了長足的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文化的振興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因此農村的群眾文化建設可謂是農村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群眾文化工作的實施載體,鄉鎮文化站對于拓展社會主義文化的傳播層面,延伸廣大農村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擴大文化工作在廣大農村的覆蓋,豐富活躍農村群眾文化生活,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那么,鄉鎮文化站如何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呢?
就當前鄉鎮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的總體狀況來看,雖然各級政府正在逐年增加鄉鎮群眾文化建設力度,并在人力、物力、財力三方面加大投入,可是總體而言并不能滿足廣大農村群眾在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主要表現在文化基礎設施相對缺乏、文化演出場地明顯不足、農村文化人才培訓系統性不強等等,這些顯然不能為鄉鎮群眾文化建設帶來積極的影響。在這樣的現狀驅使下,導致了很多鄉鎮在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上出現了“走形式”、“做樣子”,鄉鎮群眾文化建設很難得到實質性的開展。
群眾文化是社會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構成的重要條件。鄉鎮群眾文化出自農村,是在農民日常生產、生活中所形成的文化,因此鄉鎮群眾文化有著民主性、樸實性等基本特征。另外,鄉鎮群眾文化的由來往往需要集農民的集體智慧來加以創造,為此鄉鎮群眾文化的基本特征中創造性是必不可少的。除了這些基本特征,鄉鎮群眾文化中普遍體現了當地的民俗傳統,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在鄉鎮群眾文化的特征中,也表現出了傳統性、地域性和民俗性三個基本特征。在我國鄉鎮群眾文化中,還值得關注的是很多農村文化往往都編寫成了歌舞,以表演的形式呈現在人們面前,那么鄉鎮群眾文化中自然而然也伴有文藝性特征。
鄉鎮文化站應該積極培育農村文化人才,實現農村文化網絡管理,加大投入,鞏固基礎,從而更好地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在我國,農村也有這種的富有創意性的文化,這些創意普遍出自有創業潛質的農民,可是受到當今社會環境的影響,這些有創意的農村文化很難登上大雅之堂,很少能被世人廣泛的關注。然而,鄉鎮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就是為這些最底層、最富有創意的農村文化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讓這些富有創意的最底層人才能夠被世人熟知,不僅在豐富我國社會文化方面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還能達到提升廣大農民的文化素養。我國幅員遼闊并且作為事業上的農業大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已經得到了根本性的解決,廣大農民群眾生活質量得到本質上提升的同時,文化生活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相忘于追求。另外,在我國素有“十里不同鄉、百里不同俗”的說法,民俗的不同自然而然就產生了多樣的農村文化,鄉鎮文化站應針對民俗文化的不同組織相應的文藝培訓,并且加強文藝骨干和演出隊伍的培育,將與農民日常生活向貼近的農村文化以文藝演出的形式展現出來,不僅可以發揮出農村文化人才的創意性,同時還能起到傳承農村傳統文化的作用,滿足廣大農民在文化生活上的需要。
在我國鄉鎮群眾文化建設中,鄉鎮文化中心要發揮出領頭羊的作用,立足網絡文化發展的要求,從根本上改變鄉鎮文化站建設與發展的思想。在我國,農村文化非常豐富,可是很少能夠被人們廣泛熟知,原因就是鄉鎮文化站建設與發展思想過于傳統所導致的,沒有高度的重視起網絡宣傳與傳播的作用。為此,鄉鎮文化站需要從網絡在信息傳播中的優勢出發,針對農村文藝演出組織、農村文化交流、農村文化人才培訓等幾個方面加以管理,確保農村文化的交流、指導、培訓工作能夠得到實時把控,從而形成覆蓋全農村的文化活動網絡體系,為我國農村文化事業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從當前來看,我國鄉鎮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并不夠完善,組織文化活動的頻次相對較少,在文化骨干的培養力度方面也嚴重不足,這就導致了我國鄉鎮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受到嚴重的制約。為此,各級領導部門必須針對鄉鎮群眾文化建設方面提供大力的支持,無論是在經費的撥付上,還是場地、器材的配備上都要加大力度。同時,針對農村文化骨干的培訓方面,各級政府主管部門不僅要為之提供充足的指導人員,還要指導他們如何安排文藝演出、如何在節目形式上加以創新。只有這樣鄉鎮群眾文化才能受到更為廣泛的關注,同時鄉鎮群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才會有生機、有活力,實現充分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在文化生活上的新追求。
鄉鎮文化站更要緊密圍繞各級政府部門所提供的支持與幫助,在自身的建設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建立并完善農民群眾參與機制以及意見表達機制,確保廣大農民能夠積極投身于鄉鎮群眾文化建設中去,將自己的意見與需要能夠充分地表達出來,進而為創造出豐富的鄉鎮群眾文化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也為我國社會文化、群眾文化全面發展提供重要的推動力。
以上,我們對鄉鎮文化站的群眾文化工作展開了研究。鄉鎮文化站在發展鄉村文化事業中具有龍頭導向和引領群眾發展文化的示范作用,對規范鄉村文化市場方向,促進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廣大人民群眾在物質生活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與日俱增。為了進一步滿足農村地區群眾的文化需求,鄉鎮文化站任重道遠,鄉鎮文化站的群眾文化工作者應該更多地去探索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