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建芳
(廣西鐘山縣委黨校,廣西 賀州 542699)
鐘山打造“長壽·養生經濟”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養生資源優勢和資本:大氣環境質量、飲用水水質和耕作土壤環境質量均達到優良。鐘山縣森林資源豐富,有林面積97884公頃,森林覆蓋率62.18%,城區綠化覆蓋率42.8%。
貴廣高鐵建成通車后,鐘山到廣州的時間縮短至1個半小時,區位優勢進一步突顯。對接全國經濟最活躍的珠三角經濟圈,鐘山大力發展生態健康產業具有天然的互補優勢。
2015年7月17日,鐘山被確認為“中國長壽之鄉”。至2018年12月,鐘山縣60歲以上老人有67000萬人,占總人口的14.8%;80歲以上老人有10974人8750人,占60歲以上老年人口的16.58%,100周歲以上老人50人。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8.02歲。
鐘山至今仍保存著大量具有上百年歷史的古民居建筑,有中國廣西省工委舊址、英家起義重要陣地等紅色革命圣地,有鐘山門唻歌、羊角長鼓舞、董家侗山歌等濃郁的民族風情。
鐘山近年全縣無公害蔬菜產地認定6.9萬畝,無公害水稻產地認定12.1萬;建設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基地7萬畝;建設智慧農業示范園3500畝。“英家大頭菜”成為鐘山首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昱成”牌柑橘商標獲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準通過。
目前,鐘山縣珊瑚鎮龍巖村、清塘鎮里村2家為廣西四星級鄉村旅游區,三臺山生態農莊為廣西五星級農家樂,龍泉山莊為廣西四星級農家樂,發展旅行社1家,旅行社代辦點5個。2019年上半年全縣接待游客192.95萬人次,增長33%,實現旅游總消費23.16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3%和31.3%。
近年來,自治區各級各部門為加快推進生態休閑健康養生產業發展,相繼引進和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如加拿大信和信集團投資打造的桂林市健康養老養生示范基地,河池市巴馬縣的中脈巴馬國際長壽養生都會項目,崇左市扶綏縣“中國樂養城”養老示范基地等重點項目正在加快規劃建設。地區之間競爭態勢趨于激烈,這對于鐘山發展“長壽·養生經濟”帶來了一定壓力。特別是當前鐘山“長壽·養生經濟”在發展資金、市場品牌創建能力、資源整合以及積累管理經驗方面存在嚴重不足,面臨著日益增強的考驗和挑戰。
一是鐘山旅游格局為點狀發展格局,結構松散?;ㄉ?、兩安、紅花等鄉鎮擁有良好的旅游資源,但未能開發建設成為有接待能力的旅游景區,已經開發的旅游景區如百里水墨畫廊旅游接待人數占到全縣旅游總量的70%以上,而其他區域的旅游業發展較為薄弱。另一方面,鐘山在旅游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存在“不缺產品缺精品”的問題。截至目前,鐘山還沒有一家五星級酒店,接待能力嚴重不足;全縣僅有旅行社1家;沒有獨立、集中的旅游購物街區;缺少大型的旅游文娛場所。由政府舉辦的旅游節慶大多連續性不強、影響力有限,真正形成品牌、在區內外有影響力的旅游節慶不多。
一是缺乏天然富硒生產技術體系。目前,鐘山縣天然富硒品種篩選、資源調查還不夠深入,保障富硒產品、硒含量的穩定技術研發不夠,致使天然富硒產品標準化面積小,商品量不足,無法滿足商品生產的需要。二是消費市場拓展不足。突出體現在對硒及富硒產品的功能作用宣傳少,社會上的認知不多,消費者對硒元素還很陌生。
截至2017年底,鐘山縣累計注冊商標總數僅占全市注冊商標總數的16.48%。目前,雖然農產品注冊商標47件,“靈猴”、“昱成”商標獲廣西名牌產品,“鐘山大頭菜”和“鐘山貢柑”等地理標志證明商標還沒有形成產業規模優勢,產業發展大多還處于“散、雜、小”的規模,經營實力不強。
作為欠發達后發展地區,鐘山縣缺少相應的產業要素資源,如資金、人才、物流等。其中,人才要素構成了最大制約,管理、心理、營養、醫療和護理等專業人才缺口較大。由于資本存在不足,主要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交通布局嚴重不足,或者道路等級低,景區嚴重缺少餐飲、住宿、交通工具、景點設施、購物、娛樂、文化、信息和醫療等配套設施,造成產出效率低下。
1.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在鄉鎮集市開展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活動,如張貼標語、制作展板、散發宣傳資料、組織文藝演出、作專題報告等,向干部群眾廣泛傳農村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意義和國家有關政策法規,使干部群眾真正認識到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h鄉文化部門要積極主動地舉辦展示、論壇、講座等活動,使鄉村農民群眾更多地了解文化遺產的豐富內涵、主要意義,促使鄉村農民自覺養成保護文化遺產的良好習慣,使鄉村文化遺產保護成為全體社會成員都參與的保護的行為,從而達到文化自覺、文化自信。
2.挖掘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普査,建立名錄。由相關部門、專業學者和民間藝術等組建專業普查隊,對鄉村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一次“地毯式”“拉網式”的普查,詳盡了解掌握資源,摸清現狀。在普查過程中組織專家認定、鑒別、分類、制定方案、建立名錄等工作。同時,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鄉鎮政府要對鄉村“非遺”保護現狀進行全面調查,了解和掌握“非遺”分布情況或所處的環境等方面,有針對性地制定切實可行的“非遺”保護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明確保護范圍、目標和措施。
3.注重傳承民俗文化充分利用。利用二月初二和春社,三月三,四月八,五月端午,六月六,七月半,八月中秋和秋社,九月重陽,十月雙,十一月冬至等鐘山特有的節日文化,重點保護和挖掘節慶中歌舞、祭祀、舞獅、搶花炮、打籃球、放電影等文化習俗;重點挖掘少數民族服飾文化以及董家侗山歌等特色文化。
4.注重挖掘紅色文化和整理歷史文化。重點保護英家粵東會館、英家起義紀念亭、省工委招待所和牛垌牌樓等革命遺址,挖掘錢興、吳贊之、張贊周等一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相關事跡。
1.完善餐飲設施。規劃建設鐘山長壽美食街(城),重點加大挖掘富硒油茶文化、粥品文化、藥膳文化、飲品文化、小吃文化的力度,打造一批具有鐘山特色的經典美食品牌。
2.提升餐飲檔次。舉辦鐘山美食文化節,提升鐘山系列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大力提升餐飲從業人員素質,鼓勵餐飲企業選派員工外出學習或邀請專家來店指導;強化對餐飲行業從業人員的技能、服務意識培訓;評定縣級烹飪(服務)名師,申報廣西烹飪服務大師、名師。
3建章立制加強合作。研究制定出臺一批優惠政策,以名店評選活動為平臺,重點扶持一批餐飲龍頭企業。加強與廣西烹飪餐飲行業協會、中國飯店協會等單位的交流合作,不斷加大鐘山特色美食的推廣推介。同時,要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加大對鐘山長壽美食、食材的宣傳。
1.充分發揮行業主管部門的作用??h農業局、水果辦、鄉村振興中心等農口部門要深入開展農產品硒資源的調查,建立鐘山縣富硒農產品資源數據庫;著重打造“鐘山貢柑、稻香魚、靈猴牌頭菜、紅花腐竹、雅瑤香米、雷電山茶葉、洲星粉蹄、黑木耳”等富硒農業龍頭產業品牌,統一打上鐘山縣“長壽之鄉”標識,在增強市場競爭力、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
2.注重生態農業、養生農業、農耕文化、農業景觀融合發展。重點發展水果、頭菜、腐竹、馬蹄、茶葉、木耳、蔬菜等鐘山優勢農產品深加工,開發十八山、紅花山礦泉水等長壽健康產品,延伸產業鏈,打造加工與服務融合發展的產業鏈。
3.著力發展生態有機農業。積極申請權威機構論證,申報并爭取獲得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廣西名牌產品、廣西農業名牌產品、中國名牌農產品等品牌認可。創建國家有機食品生產示范縣,生態有機農產品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含復種);創建廣西首個縣級萬畝有機供港蔬菜示范基地和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
1.明確民族醫藥整體發展目標。重點推進“園區一基地”建設,即依托花山森林景區建設,突出醫療保健特色,設立醫療體驗和傳統休養學習園區;結合百里水墨畫廊建設,突出文娛特色,設立中西文娛運動園區和中醫藥食觀光園區;依托2個瑤族鄉、相關企業及鐘山中醫醫院,在中醫醫院建設“瑤醫瑤藥文化傳承基地”。
2.開發具有鐘山鮮明特色的生態健康商品。突出生態、綠色、營養、健康理念,大力開發味美營養、生態綠色、美觀精致、輕便易攜的旅游休閑食品。挖掘少數民族特有生活用品和紡織品、工藝品,開發具有鐘山特色果脯、即食頭菜、天然蜂蜜、鹵汁腐竹、禮品裝茶葉以及保健糯米甜酒、貢柑果凍等一批特色旅游產品。研發高齡老年人食品、日常用品,老年殘疾人專用護理用品、生活用具、運動器械等產品,打造鐘山特色休閑養老用品制造中心。
1.加快建設生態休閑健康養生農業示范基地。與華南農業大學、賀州學院等科研院校合作,結合特色有機農業精深加工,重點培育一批市場效益好、知名度較高的健康養生產品。在農業與旅游融合基礎上,探索推進多功能大循環農業體系。到2022年,每個鄉鎮分別完成建設1個現代小流域農莊經濟組織和生態種養殖小區,建立1-2個生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
2.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建設健康養老服務網絡。依托百里水墨畫廊,與綜合醫療機構緊密合作,建設一批集高中低檔養老公寓、體育休閑、會議度假、健康管理、護理、康復、保健、教育于一體的養老養生示范基地;依托鐘山“長壽之鄉”品牌,將各鄉鎮的敬老院和養老公寓結合在一起,分片打造廣西縣級養老基地;把德福康養中心打造成以服務老年生活設置療養院、康復醫院、護理院、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大學、老年智庫公司、公共食堂、康體中心等多種業態,建設環境優美、設施齊全,集醫療、護理、康復、保健、教育于一體的廣西示范健康養老中心,形成功能互補、安全便捷的健康養老服務網絡。
1.培育本土名特優電商品牌。立足鐘山貢柑、英家大頭菜、清塘雷電山茶等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抓住農業合作社組織的優勢,依托京東、阿里巴巴、蘇寧易購等第三方平臺建立“鐘山特色館”,實施“觸網上市”工程,培育本土名特優電商品牌,加快推進本土主打農產品推廣力度。
2.建立“互聯網+養老”體系。參照上?!吧虾@狭税伞惫痉漳J?,通過科技智能手環與移動終端使老人與家屬無縫對接,能使兒女第一時間了解父母狀況,送達關愛,為不同需求老人提供家政、醫療、出行等便利服務;參照上海寶山,運用大數據,讓“云”上望聞問切成為可能,使養老服務更加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