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娜
(盎億泰地質微生物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2200)
當代社會形勢變化萬千,經濟全球化的推進,導致企業生存、競爭與發展面臨更多的挑戰,而企業也意識到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長久不衰的重要性,以至于行業領域之間的競爭逐漸演變為文化的競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軟實力,在當今時代下文化的作用更加凸顯。
中小型企業是我國社會經濟結構體制中重要組成部分,為社會經濟發展貢獻重要力量,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中小型企業文化建設問題百出,嚴重制約中小型企業的發展與壯大[1]。現階段,我國中小型企業正處于對文化建設探索時期,要著眼于中小型企業進行企業文化建設,并結合國情,尋找最符合企業自身文化發展的道路。
文化無處不在,在社會各領域、行業乃至各角落都有文化在活躍,區間性指文化使用的范圍。企業文化的產生源自于企業長期的發展與建設,自企業建立期就會產生相應的企業文化,與企業互相依存,盡管企業文化與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但其只能使用于企業活動范圍內。企業文化圍繞企業這個主題展開。相反,企業之外的文化,雖然與企業生存與發展有著直接關聯,可能會對企業文化產生巨大影響,但并不屬于企業內部文化的范疇。
各種條件作用下企業文化產生,但這些條件之間存在共通性。企業成員在一段時間內保持互相交往、交流的狀態,無論從事哪些活動都會獲取一定成就。人際交往中企業文化與生產關系的調整與變革息息相關,并產生一定的矛盾,正是在這種不斷地碰撞、協調以及妥協中才能最終實現統一。也就是說,人在活動與交往中產生企業文化[2]。可見,企業文化已經在企業內部扎根,依附于企業。
目的性是指企業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都是以企業本身發展與服務目標為導向進行的。因為企業文化源自于企業、扎根于企業,與企業同生死、共存亡;企業員工是企業文化建設、落實的主體,而企業領導者的決策具有指導作用,員工利益與企業利益緊緊連在一起,如果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目標相悖,該企業一定無法在當前以文化為核心競爭的市場中立足。如果企業發展目標與社會發展目標相悖,就要及時調整、修改。環境是影響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要因素,所以企業文化建設必須立足于適應環境變化的基礎上進行,分配制度則要符合國家分配體制。
為了長久不衰、健康穩定發展,企業不僅要積累豐富的經驗與技術,更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基石。良好企業文化的建設有利于增強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自豪感以及使命感,提高企業凝聚力、向心力,員工長期在企業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形成良好道德規范,從而為企業發展獻言獻策,貢獻力量,并在企業發展進程中自我調節[3]。另外,企業設立的各項制度一定要原樣落實、落實到位,健全完善的獎懲制度,充分激發激勵作用,進一步提升企業效率。文化軟實力能夠充分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與責任心,員工具有大局意識,工作中懂得以大局為重,工作效率與質量的提升,才能促進企業更好更快的發展。
以人為本的是當前企業發展、建設與管理的準則,企業要知道人才是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發展的主要力量,文化產生于人的貢獻與付出,人是傳播文化、建設文化的載體。這里指的人并不只是企業的領導者、管理者,也包含企業基層員工,包含全體職工人員。企業文化建設重視對人的關心、尊重、理解與信任,重視員工培養,促進員工全面發展,以調動員工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造性為目標,努力幫助員工實現自我價值。企業員工有共同的價值觀念、共同的奮斗目標才會形成團體意識,才能提高對企業的向心力,最終成為一支有力量、有愛的團體[4]。企業發展與員工發展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以企業發展滿足員工發展需求,激發員工工作熱情與動力,從而促進員工全面發展,實現企業、員工與社會共同發展、和諧相處。
但實際情況卻是大部分中小型企業并不能處理好企業與員工之間的關系,當前中小型企業面臨最為頭疼的難題就是留不住人才。因為在中小型企業發展規劃中并沒有與員工構建和諧關系、讓員工認可企業、認可制度、文化等內容,沒有將此作為企業發展規劃范疇,員工在企業內部感受不到企業家庭般的和諧,對企業沒有歸屬感,人才離開也是遲早的事。
加上企業建立的規章制度存在不公平性,缺乏人性化的管理,薪酬福利不夠合理,也沒有為員工提供充足的學習、培訓機會,工作氛圍較差,缺少對員工的關愛與關懷,思想工作做不到位,會在無形中阻礙企業發展[5]。
過于追求形式化建設是當前中小型企業文化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對文化內涵的重視度不高,一些中小型企業領導者對企業文化存在錯誤認識,認為企業文化只是口頭上或墻壁上的口號、標語,又或是在內部會議上的宣講。正是由于這種錯誤觀點的存在,導致企業文化建設過于形式化、表面化,根本無法觸及員工內心深處的真實渴望,得不到員工的認同,企業文化建設如同虛設。
作為企業的創建者、踐行者以及推行者,企業管理者在中小型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主導作用,領導管理者自身的能力、個性、涵養以及知識等等都會對企業文化建設產生巨大的影響,可以說二者有直接的關聯[6]。企業員工對其企業管理與價值觀念上的影響非常小,微乎其微,這就導致大部分員工不認同企業管理理念與文化價值觀念,所以也就出現中小型企業留不住人才的問題,而留在企業的員工對于企業文化非常認同,但會出現同質化嚴重現象,如果企業領導者自身綜合素養不高,缺乏創新能力與應變能力,當市場環境發生改變而無法迅速做出應對時,一定會被市場淘汰。
1.以人為本,建立和諧企業文化
員工是推動企業文化建設的主體,因此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要讓廣大員工參與進來,要讓每位員工了解企業文化、懂得企業文化的內涵是什么,才能加深對企業文化的認同。中小型企業員工素質與大型員工素質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這是由中小型企業本質決定的,很難被改變,但企業吸收人才之后就要為其提供更多學習、培訓的條件,以此培養、提高員工綜合素質,不可放任不管,任其發展,不然會嚴重阻礙企業文化建設的步伐。員工參與企業文化建設,確保企業文化建設的深入與推進,在此過程中培育員工團隊精神,增強企業凝聚力、向心力,讓企業文化建設更具人性化,推動企業文化建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2.打造特色企業文化
中小型企業文化建設一定要立足于企業實際情況,結合企業特點,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第一,企業類型。社會各行業領域造就我國企業種類多樣,企業所處行業不同、類型不同,產品、管理制度以及工作環境等方面都會存在一定差異,這種差異性要成為企業文化建設考慮的重點內容。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一定找準確掌握行業差異性,以此為切入點,落實文化建設;第二,企業歷史改革。中小型企業的發展會有自己的發展歷史,所以在文化建設中一定要對自身發展歷史的內涵與精神充分挖掘,掌握特點并有機整合,將此轉變為企業特有文化。第三,企業產品。同行業企業生產出的產品有很大的趨同性,以此作為企業文化建設核心,提高了企業文化建設難度,但中小型企業可轉變思路,從產品品牌的價值切入,找到自家產品優勢,放大與同等產品之間的差異,從而打造特色企業文化。
3.企業管理者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很多中小型企業創建者都是白手起家,初期領導者憑借一己之力建設、發展企業,依靠經驗管理企業,以至于大多數中小型企業領導者綜合素質不夠高,但其又是企業的踐行者、建設者以及領導者,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發揮不可被替代的作用,企業文化體現出領導者價值觀、管理能力以及領導風格[7]。所以,企業領導人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高管理能力,樹立對企業文化建設的正確認知,全面理解企業文化內涵,才能引領企業文化建設走上良性發展道路。
總之,中小型企業要想獲得長久、健康、穩定的發展,在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必須對企業文化建設高度重視,認真對待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思考、研究問題解決方法,探索適合企業發展的新型道路,才能充分發揮出文化軟實力的作用,最終引領企業朝向光明大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