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河北 石家莊 050061)
關于“雙師型”教師的概念在學術界一直沒有準確的界定,學者們各說紛紜。教師作為高校提供教育教學服務的主體,只有當他們德才兼備具有較高的素養,才能保證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就個人對不同學者的概念理解來講,我覺得“雙師型”教師其實指的就是教師不僅具有教學的資格,同時還有足夠教學能力和實踐能力綜合型教師。高職院校培養“雙師型”青年教師,加強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不僅是提高高職院校未來發展競爭力的強有力保證,同時也是實現“雙一流”高校建設目標的必然選擇。
“雙師型”教師應具備五大基本特點,即:雙證、雙歷、雙能、雙聯、雙關。雙證指的是教師應具備學歷證書與教師資格證書,這是“雙師型”教師最基本的硬性條件;雙歷指的是教學經歷與相關專業的企業實踐經歷;雙能指的是教學能力與實踐能力;雙聯指的是繼能與學生有效聯系起來,又能與企業聯系起來;雙關指的是先進教學理念與企業發展理念。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教學領域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教師不僅是新時代對高職院校未來發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時也是高職院校提高教育教學“軟實力”的必然選擇。可以說,“雙師型”教師作為高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特色和重點,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已經成為社會和教育界的共同呼聲。與過去相比,我國高職院校的數量和教育教學質量已經明顯提升,為社會各領域培養出很多高質量人才,有效推動了社會的穩定發展。但是,與國內高校相比,高職院校在招聘教師時所設定的門檻并不高,導致現有的青年教師隊伍質量良莠不齊。教師作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軟實力”的象征,對教育教學質量的影響毋庸置疑。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時不僅要把智育擺放在突出位置,同時還要認識到加強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樣才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才是真正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的外在表現。當然,要想實現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首先應該打造一支高質量的教師團隊,讓這些教師以身作則,為廣大的學生群體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發揮出“榜樣教育”的作用,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引導學生的思想和行為。
擴招政策的實施讓更多的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所以無論是大學生數量還是師范畢業生數量都明顯增多,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青年教師已經逐漸成為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主力軍,這就意味著我國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人才儲備情況良好。在新時代背景下,各種各樣的教學工具層出不窮,尤其是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新媒體教學工具的產生和發展,更是為提高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中年教師相比,青年教師的教學經驗處于劣勢,但是青年教師的學習能力和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往往比較強,與學生之間的代溝也沒有那么明顯。因此,如果能夠通過培養“雙師型”青年教師提高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軟實力”,那么必然可以提高高職院校未來發展競爭力,也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服務。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發展優勢,既要加強教育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還要積極引進高素質人才,不斷增強自身綜合實力。只有這樣,高職院校才能在未來發展過程中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綜合型人才,也才能贏得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可。所以歸根結底,高職院校必須要加強“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為高職院校健康發展保駕護航,同時賦予高職院校更多的發展活力和動力。
新時代的到來不僅給高職院校帶來了非常難得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對高職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強“雙師型”青年教師的培養是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教育結構、促進高職院校健康發展的關鍵,同時也提高社會各領域對高職教育認可度和滿意度的必然選擇。因此,從長遠發展角度來講,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培養“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工作中,不僅符合青年教師的根本利益,同時也是深化高職院校發展改革,推動現代化高職教育的重要舉措。當然,為了提高“雙師型”青年教師培養有效性和實效性,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要講究方法和策略,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學校培養大批量優秀“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
對于高職院校領導層而言,其必須要有長遠的發展目光,不能把過多的資源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上而忽視了培養“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的重要性。事實上,只有當高職院校能“兩手抓”,即一手抓教育教學基礎設施建設,一手抓“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高職院校的綜合實力才能不斷上升。為此,高職院校領導必須要提高對培養“雙師型”青年教師的認識。坦白來講,缺失高質量的青年教師隊伍一直以來都是制約高職院校發展的“短板”。雖然與過去相比,政府部門逐漸加大了在高職院校建設上的投資力度,為高職院校提供了一定的資金保障。但是,這些資金往往非常有限,根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高職院校缺少發展資金的問題,只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所以,如何才能最大程度上地利用好這些有限的資金是高職院校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知道,“短板”才是制約高職院校發展的主要因素。所以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能及時“補短板”,通過提高青年教師的薪金待遇吸引更多的高質量人才投入到高職教育行業,從而為建設“雙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創造條件。
國內很多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都是剛剛從象牙塔畢業的博士、碩士,所以對于他們而言,他們缺少的并不是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而是教學經驗。因此,這就要求高職院校領導要尊重事實,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培訓,使青年教師朝著“雙師型”教師標準不斷發展。首先,學校要為青年教師提供免費的培養培訓機會,并加強對他們培養培訓的考核,要求每個青年教師都要珍惜培養培訓的寶貴機會,不斷促進青年教師全面發展;其次,學校還要在學生群體間進行調研,鼓勵學生闡述他們對青年任課教師教學工作的看法,并且認真分析、整理調研結果,將調研結果反饋給相應的青年教師,使青年教師可以根據調研結果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最后,青年教師要有終身學習的觀念,把學習新知識、新思想、新方法當成是一種習慣、一種愛好,這樣才能使他們的教學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從高職院校的角度來講,如何判定青年教師是否滿足“雙師型”教師要求是培養“雙師型”青年教師的關鍵。這是因為,只有為青年教師明確目標,他們才有努力奮斗的方向。因此,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雙師型”青年教師考核制度,并設定相應的考核標準,比如教學水平、科研水平等等。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要避免以論文數量質量“論英雄”的做法。教育的本質是教書育人,學校的科研僅僅是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一個模塊,其根本目標仍然要以培養學生為主。也就是說,判定青年教師是否符合“雙師型”教師標準,歸根結底還是要從他們的教學能力為核心,而他們所發表的論文、贏得的榮譽證書只能算是加分項。
綜上所述,“雙師型”教師作為高職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的特色和重點,大力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已經成為社會和教育界的共同呼聲。加強“雙師型”青年教師的培養是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教育結構、促進高職院校健康發展的關鍵,同時也提高社會各領域對高職教育認可度和滿意度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