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汽輪小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傳統教學中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更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這種觀念對教師的影響比較大,教學方式主要體現為對知識的強行灌輸,讓學生練習大量的習題,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新課程背景下,沒有構建出有效的數學教學模式,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難以提升。
課堂提問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但也造成了一些滿堂問現象的出現,而這種一味的提問并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題地位,大多數學生都不了解教師想問的是什么,學生的思維得不到發散,教學目標自然難以完成。
教師隨意打亂教學順序,對教材的更改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從而難以順應學生的認知桂規律,這種現象主要存在于年輕教師中。在課前教師沒有做好準備工作且缺乏創新,對自身教學經驗依賴性較強,學生的實際需求沒有受到重視,這種模仿式的教學也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了一定阻礙。
在教學中重要環節之一就是課堂導入,在這一環節進行生活情境的創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思維,使課堂氛圍活躍起來。數學知識大量存在于生活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生活經驗,借助生活情境開展教學,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求知欲,滿足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從而對數學學習活動產生好感,營造愉快熱鬧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習活動的趣味性。以小學數學中“平均分”部分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事先準備6 根香蕉,并在課堂中找兩名學生,分別分給兩人,一人分得4 根,一人分得2 根。教師可以詢問學生對這種分配情況的看法,學生都會說這樣分配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樣分配才是公平的呢,此時教師將一名學生手中的4根香蕉中抽出一根交給另一名學生,此時學生會說這種分配才是公平的,兩名學生都得了相同數量的香蕉,此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引出“平均分”概念,并引導學生開始學習。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有效的將新課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而學生對新知識也會產生深入的理解,從而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例題教學是比較枯燥的,而借助生活情境則可以形象化的展示數學例題,學生通過練習生活實際就可以找到例題的解決方法。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知識以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引入到課堂中,并對相關的例題進行講解,并對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解決。以小學數學中“人民幣的認識”這部分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分組,并由各組學生在課堂中共同模擬商場購物的情境,一些學生扮演顧客,一些學生扮演商家,學生使用人民幣在這樣的場景中購買一些常用品,比如文具、衣服、零食等,在學生之間相互“交易”的過程中,模擬現實中的場景,并在這個過程中交流和理解人民幣的作用和使用規則,使課堂營造出一種濃郁的生活氛圍。通過這種生活情境教學方式,有效地提升了數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生在學習到人民幣的知識以外,還學會了如何在生活中進行人民幣的換算,直觀的感受買與賣,課堂氛圍也一改從前的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具有更高的熱情,并且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之間存在的聯系,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善于觀察生活的數學知識,并逐漸掌握學以致用的能力。
對學生學習數學而言,情境對話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的數學情境中理解知識,更實現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在素質教育背景下,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會學生學以致用,而通過情境對話是鍛煉學生思維最有效的途徑,同時也可以對學生實際運用能力進行考察。因此,教師應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鍛煉,讓學生得到全方位的發展。以小學數學中“統計”部分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在課上統計學生的階段考試成績,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和了解統計有關的知識,并與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交流,讓學生學會在實際情境中觀察和發現問題,并開展自主研究活動,進而詳細總結相關的知識點。另外,教師要引入生活化情境教學,讓學生理解在生活中數學知識的運用情況,將學生的學習樂趣激發出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水平的提升。
就小學階段的教學而言,這一時期是學生成長中的關鍵時期,也是各門學科學習活動中重要的基礎培養階段,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教師應更加重視對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充分聯系生活情境,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提升學習興趣的同時,促進其學習水平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