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白城 137000)
地理學科所具有的空間性和抽象性的特點,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高職院校的教師應該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更新地理教學理念,在地理教學中融入創新教育,努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高職地理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它是優化高職教學質量的必要舉措。高職教學的主要對象是 一線的技術人員,高職教學與本科教學不同,本科院校的教學更加注重學術性研究人才的培養,一線技術人員在實踐中可以憑借自身的專業知識與經驗進行現有問題的改進,因此,優化高職教學質量需要通過創造性教學來實現。其次,它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全球化全面滲透的今天,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需要大量創新型技能型人才的支持,培養更多的創新型技能型人才是我國經濟社會向前發展的重要前提,高職院校應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實施創新教育,為祖國未來的發展做出應有的努力。第三,它是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高職學生就業難問題普遍存在,進行創新教育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在創新教育的環境下,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可得到明顯的提升,創新教育必將成為高職教育的重要教學方法。
地理學科跟其他學科相比,它所涉及的內容豐富廣泛,它包括地貌、土壤、氣候、水文、生物、社會、人種、文化、政治、城市等方面要素。任何哪一個方面都能成為激發培養學生興趣的點,興趣點的培養要滲入到高職地理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而達到增強其創新意識的目的。例如課堂導入,一個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逐漸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參與者,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高職生思維和思想在趨于成熟,對于社會和生活已經有了自己的視角和評判,貼近社會 和生活的問題更加能引起他們的興趣,更能喚起他們探究、創造的欲望,對于提高創新意識有著重要作用。比如講授地球的內力作用,可以結合火山噴發的熱點新聞作為話題,挑起學生討論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欲望也就會增加,有利于他們通過不斷的探究解決問題,開拓創新思維,增強創新意識。
盧梭說過:“只有環境與教育,才能把牛頓變成科學家,把荷馬變成詩人,把拉斐爾變成畫家”。營造民主、自由、和諧的教學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前提。地理學科的綜合性和抽象性為地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困難,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們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們才能以飽滿的激情,放松的心情,以積極正確的學習態度,高效進入學習和思考當中。例如,小組間的合作學習就是一種教師為學生創設的很好的學習環境,學生們通過小組間的討論能夠活躍思維、發散思維,在交流中可以培養學生敢于創新,勇于挑戰的精神。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高職教育的核心,脫離實際的教學無法幫助學生更好的實現人生目標。在高職地理教學中,教師應保障學生能夠在大量的實踐中進行能力提升,有針對性的設計和實施實踐教學。例如,教師可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觀察月相,記錄完整的觀察日志,并整理提交報告,在這個完整的觀察過程中,學生的實踐能力及觀察力必然會得到提升。
創新思維、創造性思維是思維活動的高級過程、是個人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從某些事實中尋求新關系,找出新答案的過程。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地圖、教學圖片培養學生的觀察、發現和想象能力。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從不同 的角度去思考、分析,消除思維定勢。例如,在講授氣象災害時,在講完臺風的形成過程后,可以啟發學生自己總結颶風的形成。
傳統教學過于強調知識的傳授,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思維僵化,已不適應當前高職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開展研究性學習,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多端思維,提高創造性思維能力。例如在講授資源的利用與保護內容時,可以讓學生根據資源問題,進一步分析問題成因,再根據成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創造、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高職院校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影響力不容小覷,在教學實踐中融入創新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及意識任重道遠,教師應立足長遠,站在專業的角度進行教學創新與新方法的研究,盡可能的將新型的教育理念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在多元化的教學環境下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