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300 部隊機關幼兒園,云南 昆明 650031)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在社會領域的核心價值在于引導幼兒學會共同生活,形成和諧的社會關系,促進其“社會性不斷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礎”,并明確指出:幼兒人際交往是幼兒學習的主要內容,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基本途徑。
(一)自主游戲:南京師范大學邱學青教授研究指出:“自主性游戲并不是從游戲分類的角度提出的,它是從游戲的性質這個角度提出來的。它不是把游戲簡單地分為有無自主性,而是強調所有的游戲都應該有自主性,自主性游戲包含所有的游戲。開展自主性游戲就是讓兒童擁有自由選擇游戲的權利和可能,允許兒童在此時此刻選擇自己想玩的游戲內容,而不是由教師安排或指定內容。我們要深入地了解兒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發展潛能,為兒童自主性的發揮創設條件和機會,從而達到促使兒童主動學習、主動內化、主動發展,成為學習的主人的目的。”本課題的自主游戲主要是指:在中班年級中進行角色游戲、表演裝扮游戲以及合作游戲。在這些基于教師為了激發幼兒自主性而預先設計的具有特定環境的游戲中,幼兒可以主動地選擇游戲中的角色、材料、內容等,并在此過程中不斷生成新的游戲行為和內容,充分體現其自主、自發的意志。
(二)同伴交往:同伴交往指幼兒與同一年齡階段的伙伴之間的交往,同伴交往是幼兒人際交往的主要部分,也是其社會性發展的主要內容,作為一種平等的交往,可以幫助幼兒學習社交策略,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本課題的同伴交往主要是指:通過在自主游戲活動中,教師為幼兒創設自由游戲和交往的環境,讓幼兒在游戲中通過協商、分享、交換、輪流玩、合作等方式學習與人交往,解決交往中遇到的問題,形成良人際交往能力,促進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
(一)在同伴交往中,促進幼兒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發展
良好人際交往能力包括可以與同伴友善互助、協商配合并學會分享。人際交往能力對于幼兒今后的發展以及適應社會的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人的社會交往關系中最重要的關系,除了家庭關系便是同伴關系了。許多成年人具有人格障礙,不能很好適應社會,都與幼兒時期的不良同伴關系有關。良好的同伴關系不僅是幼兒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礎,還可以培養其良好的社會行為,形成自信、活潑、友善的性格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好的適應未來生活。
(二)在同伴交往中,促進幼兒社會適應能力發展
由于幼兒與同伴的交往不同于成人,更多是一種橫向的平等關系,在這種交往環境中幼兒能更好的認識自己,學會如何正確待人接物而不是被動接受,如何關心同伴而不是單向接受關愛,如何與同伴共同完成任務而不是求助于父母長輩。當小伙伴在一塊時,彼此的行為就會教給對方,哪些是容易被人接受的,哪些是不能被人接受的,這些親身經歷得到的經驗比家長或老師的說教更具說服力,所以教會幼兒如何很好的和同伴交往便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這種社會行為的學習是成人不能替代的。
(三)在同伴交往中,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發展
幼兒的人際交往既是自身需要,也是社會需要。2012 年教育部頒布了《指南》,再次將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作為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并且指出幼兒交往能力的提高是其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內容。中大班階段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幼兒需要與同伴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同伴在其社會性發展中的作用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在進入幼兒園后,幼兒開始了集體生活,他們在與同伴交往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正確的與人交流。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能夠不斷的滿足幼兒社會交往的需要,井且促進了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為其以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學習與人交往的技能和策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