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四川 成都 610000)
稅收籌劃是一種合法的納稅規避手段,其不同于偷稅漏稅,是通過合法的手段來幫助企業籌劃稅收,保障企業利益,發展國家稅收事業。但由于國內稅收籌劃體系還不完善,企業對稅收籌劃缺乏正確的認知,再加上人才缺失等一系列問題,致使稅收籌劃的實效性十分暗淡,本文據此展開。
很多企業對稅收籌劃缺乏正確的理解,籌劃的目的是在盡到納稅義務的同時盡可能地減少納稅,而不是動歪心思偷稅漏稅。通過合理的籌劃既能夠保證企業自身利益,又能保證我國稅收事業的健康發展。但就目前國內企業的納稅實況來看,其并未對稅收籌劃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有些企業認為偷稅漏稅,虛報收入便是稅收籌劃,而相關稅收機構也只是發現問題、糾正問題,難以有效根除稅收的相關問題,長此以往,相乘一種惡性循環,不僅影響企業自身的發展,還阻礙了國家稅收事業的發展。
很對企業在稅收籌劃工作中缺乏指導,這主要是國內在稅收籌劃方面缺乏健全的體系,雖然稅收籌劃一詞早早被人們所熟知,在各種報刊、新聞中都有所涉及,但其具體的內涵、如何做卻沒有一個清晰且具體的介紹[1]。基于此,很多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是多憑借自己的理解,缺乏實際理論支撐,部分企業在具體的實施中可能還會出現誤解稅收籌劃,出現偷稅、漏稅的現象。而市面上還存在將稅收制度視作稅收籌劃的現象,嚴重影響企業稅收籌劃工作的進行。
稅收籌劃需要熟知稅收相關制度以及相關法規,并對稅收的相關算法能夠熟練運用,這一工作對人才的專業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還要具備一定的責任意識。但從目前國內形勢來看,人才匱乏現象尤為嚴重,擔任稅收籌劃崗位的人員多是一些普通的會計人員,其對稅收籌劃缺乏正確的認知,可想而知其在具體的籌劃工作的中的表現。當然,這與上述管理體系不無關系,由于企業在稅收籌劃方面缺乏指導、認知不夠,相應地在人才納新方面也有忽略這一實際需求。
通過制定明確的稅收目標是當下企業強化自身稅收籌劃的有效舉措之一,企業相關負責人要意識到這一點,具體需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目標的制定:第一,處罰方面。這一點主要針對稅收方面的處罰力度,我國大大小小的企業不勝其數,其中,偷稅漏稅的企業不在少數,其嚴重違背了企業繳納稅款的義務與責任,針對這樣的企業要給予嚴厲的處罰,運用法律武器維護稅收的公平、公正性,以此為目標進行稅收籌劃的強化工作;第二,優惠政策方面[2]。我國的企業稅收是非常人性化的,其會依據企業的實際情況施行相應的稅收減免優惠政策,這對企業的成長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此方面可采取多樣化的稅務方法;第三,稅收籌劃方面。企業要將稅收籌劃這一工作視為日常重點管理工作,將其與企業日常運營工作平等對待,基于企業自身利益,合理選取方式方法進行稅收籌劃,以最大限度地保證企業的核心利益。
有了明確的目標,便要對稅收籌劃方面的內容進行優化和革新,以適應新時期、新環境下的企業稅收籌劃工作,提升企業稅收管理方面的質效。具體如下:首先,企業所得稅收法規,新形勢下的稅收籌劃需要新法規來管理和約束,這一法規對于企業與居民在國債利息稅收方面的投資給予明確規定,指出免收收入與非免稅收入,對于企業而言,其需要依據法律法規合理入手股票,在投資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籌劃、綜合管理,以充分響應國家政策,落實貫徹所得稅法的相關要求,實現國內產業結構的革新;其次,企業管理形式。通常情況下,企業之間存在著不同的管理形式,有著不同的企業文化,而我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對不同管理形式的企業有著不同的優惠與稅收標準,所以,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管理形式進行稅收籌劃內容的革新,保障自身的核心利益;第三,納稅方法。對于一些大型企業,其旗下通常會設立一定量的分公司,次時多采用匯總繳納這一方式,而如若是子公司則會有所不同,因此,企業要處理好總公司與分公司、總公司與自攻自在納稅方面的相關規定,在管理方面要科學合理,通過合理稅收方法的選擇以減少企業納稅壓力。
以納稅成本為著手點,財務管理人員要最好醒目稅收的核算工作,如,項目的調減項,在進行該項目稅收的計算時要嚴格依據項目的實況進行,避免不切實際的胡編亂造。對于此方面的金融資產,不應與其他資產同等處理,要將其視作公允價值,運用權益法進行計算與核算,尤其是股權資產,需要進行嚴格核算,然后加到稅收計量中,這樣能夠有效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3]。此方面具體可從以下兩點施行:第一,優化企業項目管理。企業在經營運作期間,并非所有的項目都需要納稅,企業要做好此方面的管理,合理區分納稅與非納稅項目,保障企業的利益。此處需要注意新項目的開發,對于新項目開發的經費隸屬于稅收范疇;第二,優化項目稅收籌劃算法[4]。
新形勢下的稅收籌劃工作迫切需要革新,針對此方面企業認知不足、體系不健全、人才缺失等一系列問題,政府及企業要重視,通過籌劃目標的制定、籌劃內容的革新以及籌劃環節的優化來提升稅收籌劃工作的實效性,使其在企業運營管理工作中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