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崇左市寧明縣花山文化傳承和保護中心,廣西 崇左 532200)
作曲家積累的創作素材,源于其感知與記憶生活的形態、情態等。其中,記憶方式主要包括情緒記憶和表象記憶,該記憶不僅是作曲家創作的前提,也是一種激發音樂創新靈感和欲望的驅動力。作曲家通過感受和記憶世間萬物的形態和情態,并對其進行辨別,積累了豐富的感知記憶,可迅速把握客體動態結構,觸發作曲家創作的思路和靈感,活躍其想象力和聯想能力,從而為音樂作品的創作帶來更多的益處[1]。
顧名思義,感知就是感覺和知覺。其中,反映事物個別屬性的是感覺,而知覺是從整體上映照事物。總之,人的感覺器官反映的客觀事物均為感覺和知覺。
感覺活動的藝術氣息比較濃厚。任何藝術都是人借助相關的感覺器官,并以與之相符合的感覺形式呈現多種多樣的社會和精神生活。例如,人借助聽覺器官,以聽覺形式呈現音樂,借助視覺器官,以視覺形式呈現繪畫。因此,當人致力于藝術創作和欣賞時,感覺活動要求其具有對該藝術表現形式的一種感覺能力。馬克思曾說:“耳朵是音樂感不可缺少的感覺形式,如此音樂的美好才能體現出來,才能充分保證我的一種本質力量。簡言之,具有音樂感的耳朵對我而言是作為一種主體能力自為地存在。”然而,在多種藝術的感覺形式中,人的感受是一種協同活動,具有相互性,而并非是孤立的感覺活動。由此可見,知覺就是能綜合整體反映事物的不同屬性和相互關系。因此,雖然藝術活動離不開感覺,但是知覺在一定的認識活動中對藝術活動也極其重要,需先從整體過渡到個別事物屬性,即從知覺到感覺。另外,因為藝術知覺活動的差異性,所以不同感覺也會發揮不同的作用,主從均有。如繪畫藝術的主導作用是視覺,即為視知覺,音樂藝術的主導作用是聽覺,即為視聽覺。
知覺是一種受外界刺激影響的人腦反射活動,刺激物即為客觀對象復合的各個部分。大腦皮層通過分析和綜合復合刺激物的各個部分和相互關系,從而映照出完整的對象。任何活動均是以包含感覺的知覺為出發點,尤其對于音樂創作的人而言,其意義比較特殊。音樂知覺體現為專業性、情感性和獨特性,具體如下:
專業性是音樂知覺的首要特點。據現代心理學表述,對于客觀事物,人的知覺具有積極性和能動性,而并非機械被動,主體的心理因素會影響著對客體的反映。其中,需要具有專業經驗和需要,所有專業-E 作者經驗與需要都有影響其知覺的可能性。
情感性是音樂知覺的又一個特征。該情感性特征是人在知覺對象中熔鑄情感,并將其于知覺成果上體現出來,而不是人自身的情感活動決定知覺活動。現代心理學家指出,因為人的大腦存在一種自動印上情感的知覺表現,所以知覺中情感活動定會影響知覺結果。
獨特性是音樂知覺的第三個特征。創造性的音樂知覺是探索和發現事物的新特征,并非屬于簡單的認識。然而,一般知覺是對客觀事物所具有的特征的反映,尤其是科學知覺。而音樂知覺除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外,還要對其引發主觀情緒感受的體征進行反映,并促使其有機結合。因此,客體情況和主體個性情感因素均會制約音樂知覺的結果[2]。
記憶是維持一切心理活動不可或缺的部分,且作曲的創作源于記憶,因而記憶在作曲家對世界萬物進行感知的過程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從記憶儲存信息時間的長短出發,記憶可分為長時記憶、短時記憶和瞬時記憶三種。而以記憶內容為依據,記憶可分為形象、情感、邏輯以及運動記憶。人類生活離不開記憶,若記憶不存在,則所有的知識經驗也無法被認識和積累,而人類也無法生活。同樣,音樂創作也需要記憶的存在,其作用多種多樣。具體如下:第一,記憶是倉庫,供作曲家積累素材,并且對其進行創作。作曲家需要記憶幫助儲存和積累其生活、思想、感情以及知識信息。第二,音樂家要想實現意識靈感和想象需以記憶為主要前提。只有借助記憶保存表象材料,才能有所想象,同時記憶還能儲存形象的信息,讓音樂家涌現多種多樣的想法和形象,也就是音樂靈感。第三,人的記憶積累可影響其個性。如人們受到的心靈創傷,特別是童年階段的傷害會對其個性的形成有直接的影響。作曲家在成長的社會環境以及走過的生活道路上會積累相應記憶,也就會影響其才能、氣質和習慣等,即記憶在其具體成長環境以及生活道路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青春年少時腦海中呈現的形象和情感會對其創作有深遠的影響。由此可知,作曲家的記憶哺育其創作個性、藝術風格。
情感記憶也被稱之為情緒記憶,屬于記憶的一種。人們的情感記憶就是其經歷和體會過的不同情感,每個人均有相應的情感記憶。就音樂家而言,情感記憶具有比較特殊的意義。獨特的音樂創作不僅是以形象對生活進行反映,還是用形象將審美體驗傳達出來,即傳達豐富的情感以及對美的渴求。蘇珊·朗格站在美學和符號學的視角,提出藝術是符號手段,即以一種可聽或者可見的形式代替人類的情感。因此,音樂創造工程中的情感記憶由音樂的情感性特征決定。音樂家的情感積累、音樂想象以及音樂形象都離不開情感記憶,都均以情感以及作為基礎和動力。
總而言之,記憶和感知在音樂創作中具有較高的價值。作曲家創作音樂作品不僅需要感知能力,還需以記憶作為重要的前提。感知能讓音樂作品以多種形式呈現,而記憶能儲存許多有效的音樂素材,讓作曲家有更多的靈感和想象創作更具有情感價值和形象價值的作品。因此,只有有機結合感知和記憶,作曲家才能在創作中給作品呈現多種多樣的色彩,賦予作品更多人類的情感,從而體現出音樂的真正價值和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