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凱達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寧夏 固原 756000)
在進行水泥材料檢測時,需注意的問題:第一,對水泥材料進行整理,將散裝的水泥批次進行分類管理,以水泥材料的標號、品種、編號等為分類依據,將同一批次的水泥整理到一起進行管理,同批次的水泥使用量應當保持在500t 以下。第二,實施水泥袋裝檢測工作。在執行檢測工作時,需要按照水泥的進場時間、生產時間等為依據,來將其劃分為同一批次,總噸數不可超出200t。即使是未能達到次量的水泥,也可將其劃分為不同的批次,然后對同批次進行檢測。第三,做好水泥抽樣工作。第四,在實施水泥檢測工作之前,需要先管理好相關的檢測設備,尤其是需要校準主要的測量儀器,以免因為儀器不精準而影響最終的檢測結果。
在前期準備階段,對試驗所用維卡儀上滑動桿進行檢查,若有曠動或是緊澀問題存在,可酌情選擇維修或更換設備,避免帶來不必要問題;充分攪拌試樣,利用直徑為0.9mm的方孔篩過篩,對篩余物進行記錄并匯報,另外,若試驗用水不滿足潔凈的要求,例如,存在雜質或其他漂浮物,有關人員應及時對其進行更換;對可使水泥處于標準稠度的用水量進行試驗,應將0.1mL 分度值的量水器作為首選,若所選用稱水方法為稱重,有關人員需要參考水溫和密度的關系,對重量進行修正;試驗進行到裝模階段,所強調重點是以現行標準為依據,確定試模所裝入水泥凈漿的質量,待漿體超出試模后,通過反復拍打的方式,將孔隙徹底排除,再將多余凈漿鋸掉并抹平,切記不可對凈漿做壓實處理;若試驗所遵循標準為JTGE30,有關人員應借助小刀完成插搗作業,并減輕振動力度。
第一點,完成拆模作業后,有關人員應對試件進行標號,為交叉試驗提供便利,并在養護盒內依次放入標號試件,確保水深不低于5mm,將3d 試件取出后,及時對養護用水進行添加,確保28d 試件所對應養護用水,擁有合理高度。
第二點,任意養護盒都應有固定水泥試件與之對應,避免混放水泥試件的情況出現,另外,若無特殊情況,有關人員應避免對養護盒內試驗用水進行更換。第三點,在試驗開始前15min 左右,將試件取出,用濕布將經過全面處理的試件覆蓋。
第四點,準確把握強度試驗時期,一般來說,3d試件的試驗時期以3d±45min為最佳,而28d 試件的試驗時期,通常為82±8hd。
第五點,對試件的抗壓與抗折能力進行試驗時,有關人員應反復核實環境濕度及溫度。
第六點,采購優質抗壓夾具,確保壓板球頭擁有較小摩擦系數和較高光滑度,通過定期涂抹潤滑油的方式,為球頭靈活性提供保障。
第七點,對抗折能力進行試驗的流程如下:首先,利用直尺對下圓柱軸所處位置進行測量與標記,其次,對下圓柱軸進行放置,完成試驗,最后,利用抗折試驗所形成斷塊,對抗壓性能進行試驗。
首先,在試件尚未成型時,有關人員應對雷氏夾角寬度進行觀察并測量,確保切口寬度未超過1mm,且針尖距離無過小/過大情況存在,再利用測量儀,反復測量夾掛砝碼恢復值與張開值。其次,定期對煮沸箱進行檢查,可建立箱內水位高度與加熱至沸騰時間的關系曲線,根據上述關系曲線在每次試驗前調整好水位,確保在整個沸煮過程都超過試件,且不需要中途添補試驗用水,同時又能保證在30min±5min 的范圍內加熱至沸騰。最后,根據現行標準,判斷是否需要進行二次試驗,若要進行二次試驗,有關人員應參考行業規范所提出要求,明確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確保試驗結果準確且有效。
一般來講,我國建筑企業為了節省時間大部分都會采用大體積的建筑技術,這樣一來就會加大水泥內部的溫度應力,從而影響到建筑實體的穩定性,所以我們應當制定出合理的水泥溫度應力控制方案,保證澆筑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定期檢查實驗室設備,科學校準儀器設備。企業要明確檢測機械設備保養的基本原則和基本要求,制定出詳細的措施來進行機械設備的保養工作。此外,水泥檢測設備應當放置在通風處,以免受潮出現質量問題。建筑企業還要配備專業的維修人員進行設備管理,提高機械設備的工作效率,確保公路工程施工進度正常。
具體來講,為了有效避免公路工程水泥材料出現質量問題,施工企業負責監督工作的技術人員需要嚴格按照特定的程序進行以下工作:1)接受相關部門的鑒定委托;2)深入施工現場開展調研;3)根據各項相關參數明確鑒定各類參數指標;4)進行詳檢調查;5)詳細分析調查結果,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設性意見;6)制作詳細的公路工程水泥試驗檢測鑒定報告。總之,相關主體只有制定出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約束水泥檢測工作,才能確保公路工程水泥試驗檢測工作規范進行。
公路工程水泥試驗檢測工作專業性較強,需要一支專業能力較高的隊伍進行整體把控,最大限度的發揮集體效應。負責水泥檢測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直接影響檢測結果,所以只有全面加強企業檢測隊伍建設,提升技術人員對于公路工程水泥試驗檢測的操作能力。可聘請行業內的專家進行講座,全面剖析水泥試驗檢測的重難點,幫助工作人員建立起全面的知識體系。
綜上所述,匯總細節問題,并向有關人員傳達相關知識,可使檢測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將人為、設備及環境因素所產生影響降到最低,為檢測質效的提升做鋪墊。基于此所開展公路建設及相關工作,其質效自然可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