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豐城市尚莊街道辦事處,江西 豐城 331131)
很多人對農藝師這個概念并不了解,其實農藝師是農業系統職稱的一個級別,指的是那些掌握農業方面的技術,能夠促進農業發展的人。他們既有理論知識、也有專業技術工作能力。農藝師主要從事與農業發展及與農業相關的其他專業的技術工作。中國的傳統農業雖然有著漫長的歷史,但基本上都是靠農民自己在從事勞動生產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隨著環境、氣候等因素的微妙變化,這些經驗對現代農業的幫助十分有限。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振興鄉村經濟的戰略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農村致富和農民增收就是重中之重。農民增收不僅僅只有外出務工這一條路,立足家鄉扎根農村開辟出來新的增收路才是最穩妥的,行之有效的。所以,大力培養適合農村發展的農藝師,帶動農民,實現科技助農、科技興農,才能給農業發展帶來新的活力。從這個意義上講,掌握現代先進農業技術的農藝師的存在就變得十分必要。
農藝師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并不專指農業種植方面的技術人才,而是涵蓋了包括種植和養殖、農業器械的使用和維修,以及農業管理、農業技術推廣、農業服務體系建設、農業法制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等多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這些專業技術人才培養不易,所以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就是保護他們的創造力。政府部門要多級聯動,對這些人才的基本信息進行篩選、核查、登記、評定等級,使每個人的才能都能得到最充分地認可,也使其才能與既得利益掛鉤,從而調動農藝師的積極性,積極為農村和農業發展出力獻策。建立農藝師人才庫也可以給各級政府搭建人才交流的橋梁,互通有無,共同發展。這樣,需要技術的可以得到有效的指導,擁有技術的可以實現技術的轉化,對農民和技術人才雙方而言,是合作,更是共贏。
農業本科大學生是國家定向培養的農業技術人才,他們在學校里接受了現代化的教育,不僅有豐厚的農業知識儲備,而且能深入到田間地頭搞科研,謀發展。當更多專業大學生回鄉就業時,他們必然會給農村帶來新的生機,注入新的活力。這些農業專業的大學生就是今后農藝師的后備人才,只有讓他們愿意來,留得住,才能真正為鄉村經濟發展振興開創機會。關于這一點,黨和國家已經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從政策上精準扶持,在就業時優先落實,在工作中提供便利,使這些人才無后顧之憂,敢去想敢去闖敢去干。政府部門應建立相關對接政策,比如某個農場可以與某個農業大學直接建立人才對接機制,使畢業生能實現畢業即就業,以此吸引更多人才。農村是中國的基礎,農業振興是中國集體奔小康的關鍵,在這里,有廣闊的就業前景,所以鼓勵更多年輕的專業技術人才回鄉創業也是十分重要和必需的。
卓越農藝師的培養,要求其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扎實的實踐能力。首先,建立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實踐教學目標要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在具體教學時,要按照實際培養情況設置三個具體的目標,即技能訓練目標、素質培養目標和總體教學目標。其次,在專業教學時,需要了解國情、省情,熟練運用農業生產技術,確定農業卓越農藝師的創新培養方案,幫助他們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
在培養植物保護專業卓越農藝師時,必須要認識到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構建一個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基地,在校內,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從課內到課外、校內到校外等多角度創新培養制度,通過改善實踐教學條件,不斷地提高植物保護專業的教學效率。其次,建立校園公共實驗中心,完善資源共享機制,通過多種方式吸引專業教師用心投入教學。鼓勵學校、相關企事業單位,將科研和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充分利用這些單位的良好條件建立卓越農藝師的人才培養機制。
義務教育的推進和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農民子弟也接受到了高等的教育,這些年輕的大學生和傳統的農民相比,更有點子,更有想法,能找到更多的道路去實現物質和經濟的轉化。比如,同樣面對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傳統的做法就是直接拿到集市上去坐等買家,年輕人可能會想到首先利用高科技提升產品品質,使其更具競爭力;其次會加強外包裝,使其更具賣相;最后還會開啟線上銷售渠道,使其銷路更廣。這些新穎的想法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切切實實地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提升了農村的物質文明建設。因此,可以適當吸收、引進這些大學生來擴充農藝師隊伍。
農業是中國各大產業的基礎,是保障國計民生的支柱產業,實現中國農業穩定科學的發展意義重大。因此,為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提升農村物質文明建設的水平,培養農藝師這樣擁有專業技術的新型農業人才是當務之急,更是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