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區糧食購銷有限公司,江蘇 南通 226300)
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糧食收儲企業也在快速成長。對糧食收儲企業而言,財務管理在企業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主導作用。而我國大多數糧食收儲企業對財務管理缺乏重視,并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功能。糧食收儲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改革企業財務管理,科學制訂財務管理計劃,以適應快速發展的經濟要求,為企業的持續良好發展提供堅實的后盾!而最近國家先后出臺一系列儲備糧制度改革文件,要求收儲企業政策性業務與經營性業務分開核算,即“人員、實物、財務、賬務”四分開,對收儲企業財務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伴隨著糧食企業營銷環境的變化,糧食企業資產結構問題日益暴露。而傳統的財務管理方面,存在著資產結構設置不合理、預算工作與費用管理不科學等問題。另外,金融管理部門的管理方式存在著體制落后、理論觀念陳舊等問題,無法適應市場經營環境的變化,導致糧食企業各環節風險控制處理不當,不利于糧食企業的發展。
財務管理者自身的能力與管理工作的質量有著直接的聯系,這就需要管理者自身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但從目前情況來看,許多糧食企業為了節省成本,安排其他崗位人員兼任財務管理工作,財務人員整體素質普遍偏低,難以滿足單位發展的實際需要,無法實現對財務管理與信息管理及時掌握和更新,從而影響了財務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
改革一系列文件雖然出臺,但在具體怎么執行“四分開”方面,上級有關部門沒有明確的、具體的實施細則,企業處于茫然狀態。
要提高企業會計人員的素質,就必須首先提高企業會計的業務素質。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從在職培訓的角度,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運用科學合理的在職培訓方法,加強對會計人員理論知識的培訓,進而全面掌握國家新頒布和實施的會計法規、審計知識、會計電算化知識,進一步完善會計人員的知識體系,潛移默化地提高業務素質。從激勵的角度調動會計人員的自學積極性,逐步提高業務素質。企業應通過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獎勵,調動會計人員自學的積極性,開展豐富多彩的會計培訓活動,同時,會計人員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鼓勵財務人員通過職稱考試和學歷考試,提升自己的財務水平,并給予適當獎勵。
運用完善的制度規范管理人員的工作行為,要求相關財務管理人員具有正確的管理意識。為保證國有企業經營效益的最大化,在制定財務管理制度時,應結合當地國有企業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虧損和無力償還所造成的管理漏洞,確保財務管理制度的實施能夠有效地控制風險。另外,在制定績效考核制度時,要把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兩個方面納入考核范圍,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必須按照規范程序進行財務管理,確保財務管理公開、透明,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同時,強化動態優化、可測可比、量化細化、科學合理等基本原則,建立全面系統的績效指標體系,并進一步完善評價指標。
資金是企業發展的血脈,也是影響企業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財務管理應從資金管理入手,常抓不懈。對于涉及到資金支付的業務,應本著節約的原則進行。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是當前一項重要任務。首先,要積極籌措和使用糧油收購資金,及時編制資金需求計劃,為企業把握糧源、穩定糧油市場創造條件。第二,擴大經營渠道;從企業經營的角度出發,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合理使用資金,注重資金結構、資金成本和資金風險,講求資金效益,滿足企業經營的需要。第三,杜絕資金的不合理占用。按照庫貸掛鉤的原則,努力提高糧油商品庫存資金占用率;盤活沉淀資金,提高資金利用率;第四,嚴格結算紀律,搞好資金結算,加快資金回籠,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對有條件的糧食企業,先行建立一個糧食企業信息管理平臺,整合各個業務模塊,加強精細化流程管理和財務管理,實現各業務環節的數據共享,把預測決策、計劃控制、財務分析等觸角延伸到供儲、產、銷等業務前端,及時提供經營管理所需的數據,提升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經營決策的判斷能力,推動糧食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
對照改革要求,上級管理部門及時出臺改革具體意見,在人員、實物、財務、賬務方面明確具體方案,并加以指導,為糧食收儲企業新一輪改制指明方向。
結論:糧企承擔著國家宏觀調控職能,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打破陳舊觀念,按照市場化規律進行運作。糧企就要提高有關單位和人員對財務管理的認識,從實際工作和職能出發,以創新的態度開展相應的財務管理改革活動,及時發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加以解決,才能保證糧企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實現糧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