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郵電大學,江蘇 南京 210000)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道德、觀念、習慣慢慢出現多元化的趨勢。而市場經濟的趨利性和社會中某些不正之風逐漸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觀念和心理發展,這使得他們容易產生思想上的困惑、對未來的迷茫。本文探討的是基于以上問題,如何針對當今高校學生的特點開展立德樹人理念下的立德、立業、立人培育機制,使得大學生經過四年的高校生活在思想、專業、人格等方面有積極地完善,后期能夠更從容地適應社會生活。
高校是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我國教育思想發展從古至今一直堅持的理念,是對我國教育對于古代優秀傳統教育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對幫助學生成長成才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新型培育機制緊緊圍繞立德樹人基本理念和以人為本的基本思想,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創新型人才的目標,旨在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理念,幫助大學生實現利用理論知識來規劃并引領人生幸福道路,不斷實現個人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為振興中華做出不懈努力。目前,立德樹人理念與高校德育工作相關的課題不在少數,但是將立德樹人理念與立德、立業、立人培育機制相結合的研究并不多見。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立德樹人理念下的立德、立業、立人培育機制中的立德是基礎,立業是依托,立人是目標。高校確立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應當將德育工作放在學校各項工作的首位,充分發揮德育工作的主導性和引導性作用。全面把握立德與樹人的關系,充分發揮高校德育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作用,大學生在提高科學文化素質之前,首先要努力提高個人思想道德素質。從立業和立人教育的需求出發,綜合考慮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設置,從根本上改變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突出的問題,力求對大學生成才起到科學指導的作用。
將育人為本的基本原則貫徹落實到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這是教育發展的本質要求。育人為本是高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理念,將育人工作作為學校教育的第一職責,重視立業教育與立人教育環節。以人為本,面向全面,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及自身素質,有針對性地鼓勵學生勇于鍛煉自我,盡可能提高自身知識水平,促進學生不斷提升自我能力。將學生作為學校生存和發展之根本,鄭重認真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地發展,充分發揮新型培育機制的育人功能。
立德樹人理念下的立德、立業、立人的育人機制適應時代對于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的需求,體現新時期對于人全面發展的要求,以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全面發展在新型育人機制中得到充分體現,要求學生個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學有所成、有責任心、有夢想,能夠成為推動社會良性發展的人。可見,立德樹人理念下新提出的育人機制以育人為本,遵循學生生理和心理成長發展規律,旨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度重視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切實關注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不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高校和諧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優化德育環境,給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氛圍,給學生以正能力,激發大學生對于道德規范的認同感,為國家人才培育提供良好的育人環境。
在高校教育實踐過程中,從未停止過改革創新,做好教師思想和工作方式的轉型,以師德為抓手,將育人為本的工作理念落到實處,建立長效機制,養成良好道德習慣,力求從多方面貫徹立德樹人工作。立學德來幫助學生樹立積極提升道德水平的意識,注重德性與知識水平的提升兩手抓,促進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加快立德樹人理念的養成。
高校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中,有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大學生排除新階段帶來的迷茫,確立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和自身生存發展的方向,并為之做出科學有效的奮斗安排,促進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反省,不斷提升品格層次,尋求自我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