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市臨川區第八小學,江西 撫州 344000)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主要的教學任務之一。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和計算器已進入千家萬戶,其方便性、高效性和準確性受到人們的青睞,而人工數與計算則越來越少受到重視,這種數與計算對教學活動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數與計算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對小學生數與計算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對提高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自小學新課程教學改革以來,小學數學數與計算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有許多問題值得廣大教師思考。
數與計算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基礎,對于數學教育進行改革,是讓科學技術融入數學教育的最佳途徑,沒有科學技術的發展,更不用說教育的發展,一個國家也無法富強。教育為國家提供了充足的人才,科學技術的發展是國家進步的巨大動力??茖W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國家才能集中精力發展教育。因此,教師在數與計算的教學中應注意教育與科學技術的聯系,讓科學技術與教學相互融合,促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發展。數與計算一直受到國家的重視,在此期間進行了許多改革。在20 世紀50 年代,在“以俄為師”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開始全面學習蘇聯,借用蘇聯教育理論制定數學教學大綱,數字高達12 位,但小數和分數之間沒有循環[1]。當時,由于社會生產力低下,大多數學生沒有接受足夠的數學教育,由于當時國家發展不夠,小學數學教學內容非常簡單,沒有足夠體現數與計算之間的關系。到了20 世紀60 年代,部分初中數學知識被添加到小學數學教科書中,增加了數與計算的教學難度,逐漸強調“四則運算”。1978 年以培養“四則計算”能力為主要目標,使數與計算教學更加重要,更趨于適合學生的發展。1992 年頒布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標準,根據教育發展進行了相應調整,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數與計算能力的培養。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和抽象性學科,數學學習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通過數學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在數與計算的過程中,如概念、公式和計算法則的應用,是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考驗。在將這些知識運用到解決計算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會不自覺地意識發散自己思維能力。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不斷進步,數與計算和人們生活越來越密切,數學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如日常購物與數和計算密切相關。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開展教學工作,使學生思考實際問題,培養實踐能力,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可以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為實現素質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2]。另外,數學雖然源于生活,在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它不僅僅是客觀事物的體現,需要學生在結合實際生活的基礎上,在許多方面進行獨立的思考和研究,最終才能真正運用數學知識。
啟蒙教育的數學觀念是在人們的現實生活中產生的,它隨著人們的生活和實踐而不斷發展。從小學階段學生對數學中數的理解,從自然數、分數、小數等概念的演變,體現了數大小的發展,學生在學習這些數的過程中受到許多歷史唯物主義觀影響,能夠感受數的相互依存和對立的關系[3]。在小學教學中,闡述了這些數的概念、計算法則的相互關系,同時滲透了辯證唯物主義觀思想,對培養學生唯物主義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智能化計算工具廣泛應用,導致人工數與計算技能的要求逐漸降低,為了滿足教育發展的需要,現有數學數與計算教學必須不斷改革和創新。在我國教育發展的現階段,雖然義務教育大綱中數學筆算內容已經減少,多步驟計算的難度也有所降低,但小學筆算內容比重仍然較大,部分內容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應用較少,如乘除法三位數計算,筆算的算法與小數計算原理基本相同,只是筆算的數目有所增加,所以可以進一步簡化[4]。同時,現階段更多步驟的計算,如分數混合運算、應用題計算等進行了優化,以確保能夠滿足現階段的教育改革需要,使學生更適應社會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數的意識主要是指學生對數字概念和關系的理解,其主要內容包括數的大小、運算等,并從實踐中進一步認知數與計算的意義,以達到數學學習的目的[5]。現階段,我國義務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對數的意識進行了詳細分析,并不斷深化,試圖增加一些新的素質教育內容,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例如,教師可以借助數與現實生活的相關性,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計算能力、應用能力,促使學生掌握數與計算的精髓。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加強學生對數與計算能力的掌握。同時,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使數與計算教學效果更加顯著。另外,為了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師應該對數與計算教學進行改革創新,注重教學方法和技巧,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