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實驗幼兒園,廣東 梅州 514100)
幼兒教師想要高效實施幼兒區域活動,則需要借助活動環境的創設對幼兒實施教育引導,并帶領幼兒在多元、趣味的活動環境體驗中有效建立區域活動的參與興趣和實踐積極性,進而促使幼兒達成認知的建立、能力的提升和素養的完善。基于此,幼兒教師需要有效了解當前幼兒區域活動實施中環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并實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進而有效提升區域活動的環境創設效果,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區域活動環境。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扮演的是一個指揮者的角色,幼兒只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去完成某一項活動,幼兒從來都是在被動學習。這種教學模式顯然很不合理,在這種教學模式的情況下,幼兒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受到了限制,教師教學的效率就會很低。所以,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幼兒園教師應該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把自己從教學活動中的領導者變成引導者。作為幼兒園教師,可以在進行區域活動教學的時候多觀察幼兒,尋找合理的時機對幼兒進行指導。例如,在《觀察物體的沉浮》的教學活動中,我們發現大部分的幼兒都能夠在活動中進行自主學習,幼兒把教師提前準備好的塑料和鐵餅一塊放入水中,幼兒們通過觀察自然而然就能夠發現塑料會漂在水上面,而鐵餅則會沉入水中。幼兒們獲取知識的渠道就是通過自己動手發現,而不是被動地從老師那里獲取知識,老師傳統的指揮者的角色就變換成為了一位觀察者,在發現某些幼兒在實踐活動的時候出現問題后,再給他們進行指導。這樣下來,幼兒對于知識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區域活動的有效性就顯現出來了。
對園區內的活動場所進行合理劃分是開展區域活動的基礎和前提。這就需要教師在充分了解園區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結合幼兒的數量以及具體教學目標,將班級的教室或是公共區域等較大的空間劃分為若干較小的空間,將之劃分為與教學需求相關的各個區域,給幼兒營造生動、適宜的區域活動空間和氛圍,從而充分調動幼兒參與區域活動以及學習相關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幼兒區域教學活動的順利進展和實施。例如,教師應在充分利用自己班級活動區域以及公共活動區域的基礎上,實現對各個區域的合理劃分,并利用簡單易懂的標識幫助幼兒找到各個區域,比如在餐飲區設置“美食天下”區域,在區域的墻面上粘貼上各種與美食有關的圖案,讓幼兒在這一區域進行面點的制作工作;在生活物品的存放區設置“生活樂園”的區域,讓幼兒學習如何疊衣服,整理物品,使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和鍛煉;在綠植放置的區域設置“自然小屋”,鼓勵幼兒親手栽種花草,培養幼兒熱愛花草樹木和大自然的意識。除此之外,還可在教室等場所設置一些常見的活動區域,在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時,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進來,為幼兒營造了適宜、生動的活動范圍、促進了幼兒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和發揮,對推動幼兒教學的順利進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所謂的活動環境除了硬性的環境外,還包括心理層面的環境,具體是指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對幼兒的關愛、關心以及贊美和表揚。為了更好地促進心理層面環境的設置,教師在區域活動中應多與幼兒交談、互動,讓幼兒充分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關愛。針對幼兒提出的各種奇思妙想,教師應給予肯定和贊揚,使幼兒能夠始終保持學習的動力和信心,從而積極參與到教師組織的各項活動中,盡情地展示自我。例如,在語言區域進行語言教學時,教師不應拿著繪本或是其他一些讀物讀故事給幼兒聽,而是應當鼓勵幼兒參與進來,引導幼兒通過觀看繪本中的圖片了解故事的大致情節,并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對于幼兒表達出現錯誤的地方,教師不應急著批評或是否定,而是應當在肯定幼兒的基礎上,再告訴幼兒真實、正確的內容,并對幼兒的獨特想法和看法進行表揚。通過互動學習模式的構建,給幼兒營造了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使幼兒能夠始終保持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結束語:幼兒教育中區域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多元化環境的創設,因而教師需要結合幼兒的喜好構建與區域活動內容相關聯的環境引領幼兒進行體驗,并借此有效幫助幼兒營造嚴謹有序的活動氛圍、構建適于思考和創造的活動環境,進而促使幼兒在其中逐步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