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廣德市委黨校,安徽 廣德 242200)
國家領導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黨校姓黨,決定了黨校工作的重心必須是抓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領導干部到黨校學習,主要任務是學習黨的理論、接受黨性教育。”各級黨校應始終堅持把黨性教育作為黨校教學的主業主課,努力探索黨性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這是各級黨校工作的首要任務、主要抓手和發展方向。
黨性教育是黨校的主業主課和核心靈魂,關乎黨校的存在價值和生存意義。近年來,縣級黨校抓黨性教育的責任心明顯增強,在探索黨性教育方法方面進行了大量探索,但黨性教育“震撼一瞬間、激動一陣子”的弊病仍然存在,黨性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仍有待提高。
(一)課程體系建設不完善,針對性有待進一步增強。黨性教育專題設置隨意性、碎片化現象嚴重,專題與專題之間缺乏系統性。教學內容設計未充分考慮參訓學員的差異性,黨性教育的內容、方法和目標缺乏層次性。課程體系建設缺乏整體規劃,黨性教育的針對性還有所欠缺。
(二)教學形式挖掘不深入,創新性有待進一步發揮。專題教學大都采取傳統的講授式教學,以理論灌輸為主,說服力、號召力、感染力均有待加強;現場教學、體驗教學、研討互動等教學形式,開發深度不夠,與學員深層次的情感互動不多;未充分發掘和使用本地區典型案例、鮮活事跡、遺跡遺址等紅色資源載體,教學載體有待進一步豐富。
(三)訓用結合制度不健全,實效性有待進一步提升。黨性教育的實效性難以檢驗,常用的出勤率、學習小結等方式顯然不能準確全面地評判黨性教育的效果。同時學員在黨校的考核結果與日后的考核、提拔并沒有實質上的聯系,不能充分提升黨員干部接受黨性教育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訓用相對脫節的現象嚴重影響著黨性教育的實效性。
(一)社會環境的制約:互聯網與信息化。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各種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相互交流碰撞,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深刻影響著基于傳統社會的黨性教育。黨員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各種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必然會削弱正面教育的說服力。各種碎片化信息的涌現對黨員干部思想的影響,已經成為不可控制的潛在因素,對黨員干部接受黨性教育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育條件的影響:師資隊伍建設。黨性教育需要多學科、跨專業的支撐。當前許多縣級黨校的專職教師人數偏少,專業領域的覆蓋面較窄,很多骨干教師每年都承擔著全縣黨政干部、基層黨員等幾百人次的培訓輪訓任務,分散了時間和精力,在結構化研討、案例式教學等新的培訓方法的運用上缺乏深厚的理論支撐,教學專題的創新后勁不足。
(三)教學資源的限制:教學平臺與載體。地方性的黨性教育社會資源相對短缺,并且由于縣級黨校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深度挖掘的本地化的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基地不多,現場教學的內容陳舊,缺乏深度,教學流程千篇一律,導致許多學員重復參觀,產生審美疲勞,教學平臺和教學載體的豐富存在很多實際困難。
(一)堅持黨校姓黨,引領黨性教育創新的根本方向。縣級黨校作為基層黨性教育的主陣地,要從戰略高度上認識黨性教育的重要性。黨性教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實踐性,要將黨性教育與特定的時代背景和特定時期黨的中心工作結合起來。在當前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新形勢下,進一步明確了加強黨性教育的基調和行動方向。在戰略部署上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分析熱點問題,以把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基礎,這是黨性教育創新的必備前提。
(二)加強理論創新,提振黨性教育創新的內生動力。如何在新的歷史時期使黨性教育的內容更加生動鮮活,是提振黨性教育創新的內生動力。要準確把握干部培訓需求,堅持分層、分類、按領域、劃階段施教,從黨員領導干部成長的歷史過程、其所從事的工作以及其他背景條件入手,組織優秀師資集體備課,系統研究黨性教育的課程和內容,在與時代精神緊密結合的基礎上,圍繞縣域經濟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以及黨員領導干部群眾關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形成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應對這些問題的新鮮的課程內容,讓黨員領導干部在接受黨性鍛煉的同時,在培訓結束后回到單位就可以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保持黨性教育課程體系的動態運轉。
(三)注重載體構建,明確黨性教育創新的基本保障。積極構建黨性教育實踐載體,提升黨性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是黨性教育創新的基本保障.要大力擴充縣級黨校師資隊伍,通過事業單位招考、引進人才等多種方式,構建一支政治堅定、思想過硬、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黨性教育專職教師隊伍。要進一步挖掘、開發和利用本地紅色資源,積極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現場教學基地,將革命歷史資源的現場轉化為黨性教育的新課堂,將豐富的實物史料轉化為黨性教育的鮮活教材。要加強新工具的開發和使用,如黨建網、微博、微信、APP 的開發與利用,“互聯網+”的應用與推廣等,體現黨性教育內容,強化黨性教育的深度和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