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第一中學,云南 宣威 655400)
初中數學學科較為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若想發揮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困生掌握數學知識,需要改善低效的教學方法,扭轉教學觀念,更加注重數學知識的發展過程,讓學生意識到何為數學,數學知識又從哪里來。只有了解了數學的本質,才能更加輕松地掌握數學課程內容。例如,在學習負數的時候,負數的概念可能會沖擊學生的生活具象認知,在生活中,很少有東西是用負數來表達的。但是要引導學生思考,數學的數字類型本身就是一種相對的概念。我們將水結冰的臨界溫度設定為0 度,這個0 度就作為一個標尺,來衡量零上與零下的溫度程度。在這個方面,就可以把數學看作是一個邏輯模型工具,有了這個工具,我們可以將生活中的事物都用數量關系來表明,精細到一個準確的數字上,以便我們更加精準地描述生活,研究萬物。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便會更加理解數學的本質,從而逐漸建立邏輯思維、抽象思維,構建學習數學的思維基礎,學習數學便會更加輕松,有效減少學困現象的發生。
初中生處在青春發育期,心理狀態比較敏感,很容易受到家長或教師的期待而產生心理壓力,在一定壓力之下,無法得到滿意的學習成績,則會產生自卑、自暴自棄、叛逆等不良心理。因此,要轉化學困生,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良好的心理狀態不僅有助于學生的成長發育,對于學習的促進性也是非常明顯的。教師應該多給予學困生鼓勵,與他們積極談心。要了解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自身的學習方法問題、學習習慣問題、自制力問題,還是教師的教法問題、課程設置問題……這些原因教師需要了解到,并且本著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意識來幫助他們處理這些困惑,找到學習的方向,喚醒學習的動力,從心底構建出強大的防線與動力,來鼓足力氣爭取學習的進步。
學困生很容易產生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要從本質上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需要通過教學上的關注,幫助他們構建學習的自信心。首先,在課堂上,我們應該增加與學困生的互動,讓他們真正投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其次,可以應用小組探究、自主探究等學習方式,讓學生們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自發地進行探索,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在思考能力的帶動之下,教師可以強化對學困生的課程個性化指導,輔助他們探索,通過整個實踐過程,讓學困生意識到思考的重要性,也意識到自己是完全可以獨立地完成數學任務的。從這種成果的經驗里,尋找到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從而改善對數學的態度,找對方法,提高自己的數學成績。
學習方法對于學困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就是因為學習方法掌握不正確,所以才產生了學困現象。例如,數學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的科目,各知識點之間具備較強的關聯性。可是很多學困生卻因為某一環節掌握不清楚,導致后面環節越來越跟不上,產生脫節問題。遇到綜合運用的題目時,則無法精準把握所考驗的內容,從而導致成績越來越差。正確的學習方法,不僅能有效避免知識漏洞的產生,也能讓數學的學習更加輕松。例如,上文所述,要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本質,不僅要知道概念、熟記概念,也要知道概念的推導過程,這樣在應用概念的時候,思路則會非常清晰,解題也會非常順暢。其次,在解答數學題目的時候,也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例如,要審清題意,找到關鍵條件,包括已知條件、未知條件,找到數量關系,然后再將數量關系與已知條件結合去推導未知條件。解答數學題首先要思路清晰,只有讓學生掌握捋順思路的方法,才能更輕松地解答。
還有一些學困生由于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比價緩慢,很容易跟不上課堂的講解,課后如果不及時補充,則易產生學困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采用微課等方式,來實現個性化的輔導。教師可以針對課程重難點,制作微課,讓學生在課后針對課堂上沒聽明白的內容有選擇性地觀看。這種方式,能夠有效彌補課上教學的不足,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學困生要轉化,僅僅依靠教師的監督力是遠遠不夠的,課堂時長畢竟有限,要補足短板還是要靠學困生在課后努力。教師為學生提供技術、方法、內容上的指導,具體探究和知識構建的過程還需要靠學生自己。因此,需要有效的家校合作來督促學困生,一方面強化課后時間的利用,一方面也給予學困生全方面的關心與鼓勵,形成良好的家校轉化環境。
綜上所述,數學學困生的轉化一方面要從數學的本質入手分析,另一方面也要從教師的教法、學生的學法、教師的態度、學生的心理幾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找到適應的對策,實現學困生轉化工作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