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綦江區文龍小學,重慶 401420)
小學是我國義務教育的起始階段,由于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其思維獨立性與認知能力都較為缺乏,此時就需要班主任對其進行多加引導,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及時解決小學生的生活困惑,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其德育認知水平。好的班主任工作策略能夠改變教師以及學生的德育教育觀念,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觀以及正確的人生觀。
現階段很多小學對于班級德育教育并不重視,導致部分班主任在工作時也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將工作重點全部放在了學生的課業學習以及班級紀律管理上。這樣一來,整個班級對于德育建設工作都會松懈,面對學校相關的工作抽查和要求不上心,基本都采用臨時應付的方式,存在較嚴重的懈怠心理,對于德育工作的落實并不在乎。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學生的德育觀念也會受到影響,對其成長過程不利。
受到傳統理念的影響,很多班主任在落實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采取的形式過于單一。具體分析的話,大多數班主任在進行管理教育時所采用的方式為班會教育,說教的比例較多,小學生很難形成興趣增進對課題的理解,還有的班主任甚至混淆了進行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只是為了應付學校的要求進行德育教育。這樣的教育形式是單一且缺乏效果的,各小學應該引起重視[1]。除此之外,還有的班主任在進行工作時對自己教育管理的目標不夠明確,難以創建自己班主任工作的體系,進而忽略了德育教育的社會性,將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看成是學校教育的結果,因此在工作中并不注重與社會實踐的聯系,對于社會資源并沒有很好的利用和開發,最終導致班主任工作事倍功半[1]。
當前有部分班主任存在職業意識不強的問題,投身于教育事業是一項偉大的行為,但是并不是所有從事教育事業的教師都具有強大的職業意識,很多教師對于教育工作本身缺乏認同感,在教育過程當中缺乏工作熱情,無法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再加上小學階段的班主任工作內容比較繁雜,不僅要負責自身科目的教學,還要管理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活動等方面問題,其實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無法提升管理工作的質量。
以人為本一直都是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尤其是在班主任學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從實際的角度解決問題,對于自身在教學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應該及時進行檢討,及時改正,不斷完善自我。新形勢下的班主任首先應該明確自己的職責定位,將自己看作是對學生學習習慣教育管理的實施者與指導者,在實施管理的時候能夠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使用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引導學生的思維,進而共同創造和諧的校園氛圍。
比如,面對班級中成績突然出現下滑的學生,班主任不應該直接對其進行批評教育,而是應該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了解影響其學習的原因,拉近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距離,使得班主任能夠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態,并采取針對性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以及學習問題,引導其形成堅強的信念,樹立遠大的志向。
教育的環境對于學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小學班主任還應該拓展德育教學的渠道,聯合家庭與社會力量對學生實施德育教育,建立一個完善的德育教育體系。家庭方面,教師應該增進與家長的溝通,讓彼此都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表現,堅持以身作則,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德育環境。
比如,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教師可以引導其主體意識,發揮其自主能動性,將受教者身份與教育者身份進行互換,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以及自我管理,增強學生的實踐性和自主性。再比如,考慮到家庭環境對于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班主任還可以增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通過家長會等模式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同時一起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德育榜樣,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
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時,更加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促進對學生的了解,進而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與問題,通過進行心理輔導等方式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促進其今后的學習生活發展。
比如,當班主任發現班級中學生常出現口角沖突情況時,不應該只是將兩邊學生拉開制止其打架行為,更不應該使用簡單粗暴的批評方式進行事件進行處理。這樣強硬的處理方式并沒有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會失去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導致今后管理工作難以進行。班主任應該使用柔性管理模式,將學生分別帶到教師面前進行心理教育,引導學生說出產生矛盾的真實原因,同時在針對學生的打架行為進行勸誡。在整個溝通的過程中應該保持班主任中立的立場,用自己的愛和關心感化學生,讓兩邊學生都能夠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樣才能夠真正解決問題,防止出現嚴重的校園暴力事故。
綜上所述,班主任對于學生的優秀品質培養以及學習習慣養成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班主任應該直面班級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更新班級管理的理念,增加與學生的交流溝通,為社會培養出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