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第六小學,江西 贛州 341900)
近年來的教育中,以生為本已成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也就在此理念的指引下,合作學習這一種創新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過程中,可以輕松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所以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小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由于受自身年齡、閱讀經驗的局限,通常無法正確認識閱讀的價值,將合作學習模式引入其中,可以讓學生在合作閱讀、分析的過程中,對文章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素養。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存在合作學習質量不高的問題,其根本原因就是老師對合作學習概念的理解不夠透徹,所以在合作學習的組織、實施、指導、評價等各環節,都存在一定的問題,這將會影響學生的閱讀體驗,逐漸產生厭倦感,不利于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時,準確把握合作學習概念是教學的重要前提。
小學生受自身年齡特點的局限,不僅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而且思維也特別容易跳躍,合作學習模式引用的過程中,就是為了讓學生全身心的參與整個課堂學習中,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分析實際的合作學習,卻存在老師主導合作學習活動,學生被動參與合作的情況,當學生缺少自由空間時,其學習興趣會越來越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時,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有效。但實際的合作學習中,卻存在流于形式的問題,如組間人數、水平相差較大,未關注各小組的合作學習情況,缺乏相應的管理和指導等等。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以解決,那么合作學習的開展將無價值。
為了保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開展效果,閱讀前的準備十分重要,這就要求老師在深入研究教材后,給學生布置課前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對閱讀文章的背景資料進行搜集和整理。通過學生對搜集和整理任務的完成,能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還能夠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學生對新課文的內涵和情感進行有效感知,這對于課中閱讀教學的順利實施十分有利。比如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課文時,課前讓學生對課文創作的背景信息和周恩來的生平經歷等進行搜集、整理和匯總,對課文進行全面認識。在閱讀前的準備環節,學生們能以合作學習的形式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這樣學生便可以在分工合作和成果共享中,取得理想的合作學習效果。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在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的過程中,不僅要有明確的合作學習目標,還要注重對合作學習氛圍的營造,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除了學生間的合作外,還包括師生間的合作,只有在這樣的合作背景下,才可以取得理想的合作學習效果。
具體而言,老師可以將合作的任務告訴小組,要求各小組互幫互助和討論中,解決閱讀中的難題,分享閱讀的體會,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合作學習氛圍十分的輕松、愉悅,有利于學生合作學習熱情的保持。
小組合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共同性的發展,所以,老師所設計的合作任務,必須要確保其合作交流的價值,這樣才可以發揮合作學習的實質作用。比如在教學《坐井觀天》課文時,老師可以給學生設計如下幾個問題:課文描述了什么故事?如果你是課文中的小青蛙,你會如何去做?讓各小組對其進行交流和討論,對想法進行總結。不同小組給出了不同總結,有小組說讀完這個故事,我們明白了做人不能夠目光短淺,要善于發現廣闊的世界;有小組說讀完這個故事,我們需要引以為戒……另外,針對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思維誤區,老師要及時指導,強化合作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開展,有利于閱讀教與學的共同發展。因此,小學語文老師需要加強對合作學習的研究,從課前準備、合作學習氛圍營造、小組合作學習和老師科學指導等方面,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掌握合作學習的技巧,促使學生閱讀能力和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