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海原縣第三中學,寧夏 中衛 755200)
(一)傳統的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方式主要采用的是教師主講,學生聽講。在信息時代背景下,教師不再是知識的主要擁有者,學生也可以自行運用手機、電腦等了解教學知識點,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教學,結合傳統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優勢進行創新,對于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效果和質量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由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以促進初中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學科,雖然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社會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學校的教育與現實生活的脫軌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喪失意義感和價值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要因勢利導,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對教學進行優勢互補,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這不僅有助于打破當前封閉式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聯系實際生活的過程中理解道德與法治的內涵,避免理論與實踐的脫軌;還有助于拓展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空間,順應當前“零存整取”的教與學模式的要求,讓學生能夠在課后的碎片時間進行學習,使道德與法治教學不受時空的限制,讓學生和家長隨時了解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了解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關鍵環節。
(一)利用互聯網開發課程資源,拓展教學新思路
道德與法治的課程資源可以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種。教師在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開發道德與法治教學資源的過程中,首先要根據道德與法治的課堂教學目標積極挖掘課程資源,豐富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容,拓展教學新思路。還要積極應用當前學校的教學資源創設教學情境,生成新的課程教學資源,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在教育上的服務功能,提高信息技術在優化課程教學上的使用。
例如教學“人民當家做主”。首先,在開發教材資源時,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挖掘教學所需的教材資源,更新和豐富教學內容。如在講解重要知識點時,聯系當前的時政新聞來講解,化抽象為具體,順應學生學習思維上的特點,拓寬學生動態性學習資源形成的渠道,幫助學生理解其中抽象的知識點。其次,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應用信息技術等教學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活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思維,使教材內容與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學目標相一致,從而提高教學效果。第三,在開發教學網絡資源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在整合處于互聯網環境下的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幫助教師改進現有的教學內容的同時,開辟新的教學空間,利用信息技術強大的教學呈現功能多樣化地呈現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
(二)樹立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觀念,拓展教學新資源
教學觀念反映了時代的特點和需求,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創新道德與法治教學,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念和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觀念,對于提高道德與法治學科的教學效率有重要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創新,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能夠拓展教學資源,為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提供新的教學模板。
例如在“公共生活新平臺”的教學中,學生需要通過這一章的學習了解網絡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貢獻,了解網絡交往的規則,樹立正確的網絡生活態度,提高對網絡陷阱的分辨能力。初中階段的學生與網絡有很多的契合點,網絡對初中生的利弊始終是社會的熱點話題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位,運用信息技術的教學理念教學,讓學生在自主討論的過程中學習新知識。一方面,能讓學生經歷收集、整合和加工信息的過程,了解什么是互聯網,互聯網的利和弊,正確使用互聯網的方法和克服互聯網不良影響的策略,這對培養學生樹立正確對待互聯網的利和弊的態度,樹立綠色上網的態度,學會控制自我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理念進行教學,通過應用信息技術查閱互聯網的相關資料,并在教學時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相關展示,對于促進學生理解教學重點和難點,促進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有重要作用。
(三)創建課程教學線上平臺,增強學生學習效果
信息時代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教學網絡化已成為教學的必然趨勢。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基于信息技術創建課程教學的線上平臺,不僅是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適應當前教學環境變化的需要,還是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水平,提高學校教學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在構建道德與法治線上教學平臺時,首先要對道德與法治的線上課程平臺進行定位,以便根據定位構建線上平臺;其次要對課程中重要的知識點進行高質量的課件制作以及公開課的拍攝。
例如教學“富強與創新”,在進行線上課程平臺構建時,教師要根據道德與法治課程線上教學的目的來制訂教學計劃,讓學生通過此章的學習了解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這一教學重點來設計微課程,設計教學時要兼顧不同層次和學習能力的學生,方便學生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知識。因為增強師生間的雙向互動是線上教學平臺構建的重要目的之一,所以教師在構建過程中要對教授的課程內容進行整合,上傳至校園課程網站,方便師生在課后下載學習,并對學生提出的學習問題及時進行線上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