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藤縣太平鎮仁安小學,廣西 藤縣 543314)
小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能力比較有限。在幼兒園就是單純的玩耍,能學到的知識不多.成為小學生的他們對于學習也沒有一個系統的認識,更別說是自己照顧自己了而且他們對于外界事物也比較敏感,每一個鮮艷的事物都會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對于老師的評價也比較在意,可能老師一句簡單的表揚,就足以讓他們興奮一整天;老師一句批評的話也會讓他們悶悶不樂好久,對于外來事物的關注,甚至超過了他們對于自己的關注。
一年級學生比較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情緒不穩定,有時可能說著說著就哭了,有時也哭著哭著又笑了,還表現在他們對一件事情忽冷忽熱上,比如這會他還能認認真真地做數學題,會因為遇到一個難題解不出來而難過,會因為背不出課文而著急遇到問題也比較沖動,從來不考慮后果,哪個同學說一句他的或者他家人的壞話,他可能就要揮著拳頭上去了;再者可能剛打完架,第二天又和這個同學勻肩搭背,說說笑笑的來上學了總之,這些孩子的情緒完全是由心情支配,心情好了,怎樣都好,心情不好,就任性妄為。
低年級學生相對于幼兒園來講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是依然比較差,在他們的潛意識里有了一定的是非觀和紀律觀念〔他們知道上課不能隨便說話,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在座位上扔個小紙條,抓抓前桌的頭發,都有可能出現他們也知道不完成作業是不對的,但是一回到家,接觸到小伙伴,他們還是把作業扔在了一邊,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班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構成,這對于學生今后的成長會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低年級學生對于事物的判斷標準還沒有形成,很多學生也沒有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因此,班主任要從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片段出發,多關注學生的行為舉止,善于察覺學生的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看到這些狀況時要及時加以指正,并且進一步將好的行為方式進行傳導。經過這類訓練的不斷豐富,學生自然會習得更好的行為方式,良好的行為習慣也會慢慢養成。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在培養學生行為習慣時方法很重要。如果一味地說教,或者指責學生的不當行為,這很容易帶給學生自尊心的傷害,還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因此,班主任要建立和學生間的良好溝通機制,多基于引導的模式更正學生的不良行為,這樣的教育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更加輕松,起到的效果也更理想。
針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講空話、說套話,而是要讓學生在自然的活動中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如此才能做到真正有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首先,對教育條例進行完善,提高班級管理水平。結合小學生的特點以及當前教學環境,對班級管理條例進行改進完善,對小學生起到更好的規范和引導作用,從而形成良好的班級風氣。其次,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教師一方面應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和品德素質,做到言行有致、舉止得體,為學生起到良好的熏陶和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則應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如樹立德育榜樣,制作德育黑板等,構建良好的德育氛圍,對學生施加持續的影響。
例如,有的學生極度缺乏自信心,在遇到挫折的情況下容易陷入失落情緒中無法自拔,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召開主題班會,選擇一些學生可能經常需要面對的問題,如《面對困難和挫折,我……》、《我要堅強》等,讓孩子們在班會上盡情地闡述自己的想法。同時在此過程中融入一些真人真事,如張海迪頑強不屈、努力進取的精神值得孩子們學習借鑒。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的風俗文化迥異,這些都可作為小學德育工作開展的優秀素材。因此廣大班主任應將德育實踐活動根植于地域文化之中,對文化德育資源進行充分挖掘利用,這樣可以推動德育工作和實際生活的有效融合,強化其感染力。而在打造特色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則應與時俱進,認真學習“立德樹人”的實踐理念,從“中國夢”“美麗中國”等概念入手,賦予德育工作以新的活力。如以“我的中國夢”為主題開展校內演講比賽,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同時還能夠強化德育工作的影響力,并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素質。例如,在進行感恩教育時,教師一方面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進行以引導,講述一些父母在生活中的小細節,如將好吃的留給孩子、每年都為孩子置辦新衣服。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活動的形式使學生們認識到感恩的深層含義。如借教師節、母親節或是父親節的機會,帶領學生們親自動手為父母們準備一份貼心的小禮物,給父母寫一副感謝信等,將感恩之心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加深學生對親情的感悟。
小學低年級德育工作是培養學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為了保障工作的效果,廣大班主任應積極承擔責任,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實現小學德育教育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