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陽市第三十六中學,河南 洛陽 471000)
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充分的了解本班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用愛溫暖學生們的心,尊重和信任每一名學生,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還應該滿足學生的情感需要,培養初中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或是生活上的困難,促進初中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發揮出初中班級管理的最大作用。
一個班級是由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要想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班級氛圍,就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但是大多數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意識并不強,他們覺得自己只是班級管理工作中的執行者,只需要按照班主任的要求做事就行,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更別說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了。
在實際的班級管理工作中,大多數班主任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缺乏創新班級管理的意識,班主任對學生的要求普遍比較嚴格,在學生犯錯誤后,往往沒有耐心進行思想教育工作,更別說是寬容學生了,有時候對一些犯錯誤比較嚴重的學生會進行嚴厲的處罰,這樣非常容易使得學生和班主任之間發生沖突,而初中階段學生的價值觀念也有了一定形成,如果一直使用硬性的處罰,就會加重學生的逆反心理。
在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的管理方式相對比較陳舊,一般僅僅是停留在厲害的層面,根本無法從實質上解決學生的問題,并且只是一味地對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這樣非常不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另外班主任在具體的班級管理工作中也沒有及時扭轉思維,也沒有秉承著為學生服務的原則,普遍都是處罰的態度,這樣的班級管理方式根本無法符合現代化班級管理的理念。
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是直接影響班級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作為教師,應該要包容學生,理解學生,以“愛”作為教育的基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首先,因為初中階段的孩子處于青春發展的時期,對于一切新鮮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所以他們渴望獲得自由,同時會擁有自己的一些私人想法。教師應該要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對于學生給出的想法或是觀點都應該及時地給予肯定。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每個孩子的學習效果也是各不相同,而作為教師應該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給予不同的教導。比如說,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表揚;而對于一些成績落后,且有些行為問題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鼓勵和信心,用愛悉心教導,用鼓勵的方法去代替批評和職責能夠幫助學生及時的糾正錯誤,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從而改善不良的行為習慣。
學生和教師是構成班級的主體,班級管理的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班級管理就要貫徹落實好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初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一定要構建以生為本的管理模式,要想真正實現這個目標,就先要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這將會極大地影響班級管理模式中所構建的行為方向和行為內容,初中班主任要想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就需要不斷地學習,深入了解以生為本管理理念的內涵,以此來充分掌握以生為本管理模式構成的機制,在此基礎上,學校還要定期開展相關的培訓,讓班主任意識到以生為本理念在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性,讓班主任從內心明白班級管理的最終目標就是提供服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每一個孩子都是需要得到情感的關愛,這種情感的關愛可以是來自身邊的同學、父母和老師,每個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認可,特別是當學生在學習上或者是生活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就希望教師能夠向知心朋友一般傾聽學生的訴說,而不只在是一味地關注學生成績,而忽略了該階段孩子心理健康的發展。
新課改中明確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實際的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初中階段正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非常渴望得到班主任的表揚和尊重,所以班主任一定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對于學生做得好的地方可以適當給予表揚,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順利實施,例如,教師可以提議讓學生輪流當班長,因為如果一直讓一個學生當班長的話,班長就會缺乏一定的競爭意識,并且對其他同學而言,也不能充分發揮出他們的積極性,緊接著選取一個合適的時間和學生一起探討這個提議,如果大部分學生都認同的話,教師就可以和學生一起商量具體的實施對策,這樣非常有利于促進良好班集體的建設和發展。
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引領者,這個階段初中生往往比較依賴班主任,他們在參與班級活動時一般都會按照班主任的要求,所以作為初中班主任可以和學生一起制定班級管理規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來,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