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鵬
(四川省儀隴中學校,四川 南充 637600)
當前培養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養,已經成為提升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同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也能夠社會提供高速的人才。高中生基于地理核心素養,能夠從地理學的角度觀察事物的規律,并且靈活運用地理學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在對地理核心素養和充分理解的前提下,要基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教學理念,合理的安排教學計劃,并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切實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水平。
長此以來,我國高中地理教學都是以考試成績為最終導向,此教學模式使得學生不注重地理基礎知識,且課堂教學氛圍過于沉悶,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課程改革的有效落實,高中地理教學趨于生活化,如此能夠使得復雜問題簡單化。由于當前部分高中生依然保持初中學習狀態,時刻緊跟教師步伐,完全聽從教師安排,自身缺乏學習的主動意識。對此情況,教師應當合理調整教學策略,放棄單一的教學模式,除了傳授基本的地理知識之外,還需要注重提升學生的地理素質和能力。
地圖是地理知識中的重點之一,其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能夠起到促進作用,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的記憶和理解地理相關知識。并且當前地理學相關知識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無論是傳統的紙質地圖,還是手機或車載導航使用的電子地圖,都需要涉及地理方面知識。此外,在課堂學習中應用地理視覺思維,能夠使得學生更加輕松的理解地圖圖例和含義,并在此基礎上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顯著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在圍繞“交通路線分布”相關知識講解時,就可以讓學生認真觀察地圖中的各種交通路線,提高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綜合思維和應用意識。
地理空間思維屬于多維地理空間的思維方式,其是基于地理視覺思維而實現。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特定區域的地理環境,并逐漸由一維的地理空間轉變為多維的地理空間,通過在腦中重構書本上的地理環境,具體化體現抽象內容。例如教師在講解各地區的氣候特征的時候,學生就可以根據教師所提供的地形、海陸位置以及氣壓帶,在自己的腦海中具體化相關的地理模型,使得實際情況能夠與理論知識充分結合,進而顯著提高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效率。通過對地理空間思維的有效應用,能夠很好地避免傳統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問題。
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純粹的口頭教學很難達到預期目標,所以必須要幫助學生形成地理空間思維,如此需要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都沒起來拆解、展示和剖析地理環境要素,促進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構建地理模型時的目的性。除做好課堂教學之外,教師還應當盡量為學生提供合理的地理實踐機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組織學生參觀地質館,通過直接接觸和親自觀察,可以拓展學生的眼界,同時豐富學生的知識。
通過情境構建,可以促使學生的地理思維向著具體化和形象化的方向發展。地理知識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所以地理知識教學過程中應當堅持以地理知識服務生活的理念,積極將地理知識融入現實生活,提升學生的人地協調能力。熟悉的場景和生活體驗作為切入點,結合生活實際講解地理知識,促進地理問題的生活化,提高地理學習的參與性和趣味性。如此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興趣。例如近年來我國空氣問題較受關注,霧霾頻繁出現,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地理知識探討此類問題,可以嘗試分析位置和空間分布對于霧霾形成的影響,如何從人地關系角度探討減少霧霾的措施。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地理核心素養很難提升,“高分低能”的情況比比皆是,所以需要結合核心素養構建多種形式的地理課堂。首先,可以增加野外考察課程。可以就近實施野外實地考察,讓學生總結記錄各種地理情況,以生動的實踐替代蒼白的說教;其次,可以增加地理辯論課程,通過地理辯論課程充分培養學生地理知識的思辨能力,提高學生對于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通過應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培養高中生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能夠有效響應新課程改革相關號召。為了能夠切實落實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必須要積極采取多項措施,通過提升高中生在地圖解讀方面能力、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結合多媒體設備培養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觀念、合理構建地理生活問題情境以及構建多種形式的地理課堂等多種形式,促進學生形成地理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應用地理思維方式處理在生活和學習中所遇到的地理問題的能力和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