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璐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澄泰鄉初級中學,廣西 南寧 530506)
初中階段的學生,審美能力不足,對于音樂的欣賞比較片面,而審美能力培養又是音樂教學中重要的教育重點,我們傳統的音樂課堂中,音樂鑒賞課的審美能力培養都只是靠耳朵進行音樂感受,對于曲調中、歌詞中蘊含的內涵和故事,卻不能得到深度理解,音樂核心素養不能得到有效提升。這時,“視覺音樂”就有針對性的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運用視覺上的感官,去聯系聽覺上的感官,促進音樂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幫助學生感受音樂更深層次的內容,本文就“視覺音樂”在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熱情、培養“聯感”思維、多媒體融合三方面進行教學策略闡述,用以同行教學交流。
我們傳統的初中音樂教學翻來覆去無非就是那么老幾樣,老師也教的枯燥,學生也學的厭煩,雖然我國初中音樂教材中都是精挑細選后的經典音樂,比如七子之歌、雪絨花等等,但是學生對于音樂課的學習的熱情不高,導致經典教材并不能發揮出原本的教學功效,“視覺音樂”作為近年來新出現的教學方法,將視頻、色彩、圖形、圖像、煙花綻放等方式進行音樂課教學,為教學注入新鮮活力,達到讓學生耳目一新的效果,提升音樂教學有效性。
教學案例一:比如說在進行七年級上冊“四渡赤水出奇兵”這一節音樂學習時,就可以在播放音樂的同時播放“四渡赤水”的影像圖片,輔以紅色動態紋路,隨著音樂的節奏進行高低起伏的變化,還可以聯系相關內容的電影插曲,與“四渡赤水出奇兵”這首歌進行對比分析,感受歌曲的表達方法有何不同,旋律的選取上有何獨特之處等。用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
說道“視覺音樂”就不得不提“聯覺”,“聯覺“就是指一種感覺刺激可以引起另一種感覺刺激,比如聲音和色彩、聲音和圖像、聲音和動作等的關聯,由“聯覺”這一詞,才逐漸引出了“視覺音樂”這一新型教學手法,這種教學形式顛覆了傳統初中音樂教學,用出人意料的方式達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熱情。所謂“音體美”不分家,提到音樂自然就想到美術等其他學科,“視覺音樂”中利用音樂+藝術視頻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聯感”思維,讓他們一看到某種特殊情境的視頻圖畫就想到這種類型的音樂,就比如一看到宴會的圖片,就想到音樂“歡樂頌”一樣。下面我們用實際教學案例來進行講解說明。
教學案例一:比如說在進行“結婚進行曲”,就可以利用兩種不同的聯感,一個是中國傳統婚禮的紅色,和結婚的傳統形式拜堂;一個是西方傳統婚禮的白色,和結婚形式跳舞,中國方面結婚采用的較多為傳統樂器嗩吶、鑼、鼓等,西方方面采用較多為小號、圓號、鋼琴、小提琴等,讓學生在賞析“結婚進行曲”時播放西方婚禮片段,事后再播放“中式結婚進行曲”,輔以紅色的鳳冠霞帔的拜堂場景,讓學生以后一想到白色 、婚禮、跳舞,就自動聯想到“婚禮進行曲”。
“視覺音樂”包含圖像與聲音,以音樂為主輔以圖像和視頻等,生活中最常接觸的“視覺音樂”就是MV,還有電視中的廣告中、舞臺明星的伴舞等,也都屬于這個范疇,它符合學生接收外界信息的心理特點,調動感覺器官多方位感受音樂之美。不管是音樂MV還是明星的歌舞表演,都是我們進行“視覺音樂”教學的重要素材,而這方面素材的運用都離不開多媒體設備的幫助,我們教學中要利用多媒體進行素材的播放,備課時要利用多媒體搜集、整理資料,考察教學效果時要利用多媒體,因此,更好的在音樂鑒賞課中進行“視覺音樂”教學,必須融合多媒體教學。運用“視覺音樂”不僅有效地提高了音樂鑒賞能力,而且改善了音樂課程的教學效果,“視覺音樂”教學也逐漸成為音樂課堂上主要的教學形式。
教學案例一:在進行“二泉映月”的賞析教學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搜集作者的資料和影音圖片,還可以找作者演奏的原音進行課堂播放,讓學生感受其高潮的二胡技巧和表達的濃厚感情,還可以用多媒體播放新時代對《二泉映月》的改編版本,讓學生對比分析不同版本的獨特之處,加強音樂能力的賞析能力,促進音樂能力的提升。
綜上所述,“視覺音樂”不僅豐富了音樂課開展形式,還為初中音樂開展指明了方向,提高了音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初中音樂教師要更多的聯系個人教學實際,積極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以立德樹人為教學原則,嚴格按照人文教育理念,加強學生音樂鑒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