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長龍
(江西省龍南縣中等專業學校,江西 贛州 341700)
關于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的涵義,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有效提問是引發學生心理活動,促進思維能力發展的一種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學的基礎;有效提問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一種相互交流與互動、傳遞與反饋的橋梁與導航,它將教師的意圖傳達給學生,又將學生的學習反饋給教師;有效提問即為理解而提問,讓學生開動腦筋。
新課程追求的是以問題為紐帶的課堂教學,提倡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問題走出教室。新課程課堂評價由注重結果性轉向過程性評價,由關注教師的教學行為轉向師生的互動交往,由關注學生回答轉向關注學生提出問題、質疑問題。
所以在新課程理念下,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提問應該有新的內涵。本文中的有效提問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能引發學生的心理活動,促進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發展,實現教學目標,并通過師生互動動態生成新的問題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
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的思維障礙是怎樣產生的呢?研究者歸納為:其一,學習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制約;其二,學習物理還受學習內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約。由于高中物理知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學生在學習時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識的內涵、聯系及其區別,則在運用物理知識進行物理思維時往往會產生一些思維障礙,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如學生結果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因此,無論是課內還是課外,均要創設良好的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的教學活動氛圍,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猜測。
作為思維的一種形式,直覺思維還孕育著創造思維的萌芽,它是創造性人才必備的思維品質。中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充分認識直覺思維的作用,結合教材內容,有意識地加強直覺思維能力的訓練,不僅能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開闊思路,而且能充分釋放創造精神,提升學習能力。
學習前潛在的錯誤觀念對學生學習思維的干擾,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對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類比不當引起的推理結果錯誤,將物理公式數學化造成的思維偏差,將概念內涵與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亂套公式或規律的張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研究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與現有知識水平需要,針對學生學習高中物理的思維障礙特點,要善于采用恰當的策略進行有效提問,這樣才能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新課程提倡課程的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所謂問題生活化策略是將問題置于現實的生活情境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鮮活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在學生的生活中,每時每刻都在與自然界、社會發生聯系,許多問題的背后都隱藏著使學生心存疑惑、充滿好奇的物理問題。如在關于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課中,常常遇到如下的典型習題:有一輛汽車原來做勻速直線運動,突然遇到緊急情況剎車,已知汽車質量m,汽車剎車過程的制動力恒為f,設駕駛員的反應時間為t0,問從駕駛員發現情況到完全停車,共經過多少距離?若將這一習題改成:某一特殊路段的速度規定不能超過40km/h,有一輛卡車遇緊急情況剎車,車輪抱死滑過一段距離后停止。
搭橋策略是指教師為使學生對當前問題做進一步理解的需要,事先把復雜的學習任務逐步深入地加以分解,以便學生能自行構建知識體系和物理思維來達到教學目的而采用的一種行為活動。在教學中采用這種策略進行有效提問,有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與知識的意義構建,教師的作用是搭橋引領探求知識結論的方向,而不是把答案都告訴學生。如一位教師在教牛頓第一定律中關于“力與運動”關系的提問教學片斷(圖1),教師演示。
從以上教學片斷可以看出,這樣的提問很有效。教師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告訴學生“運動與力”的關系。而是先把這個問題進行分解,然后通過提問層層深入,逐步搭建問題橋梁,讓學生能順藤摸瓜,自主尋求答案,得出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所以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用搭橋策略進行有效提問,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獲取知識,這比我們自己從嘴里說出來的要深刻,而且更具有說服力。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地提出問題、思索問題。以“問”引“問”策略,就是要發揮有效提問的這種功效作用。我覺得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提問的最高價值性應該就在于此。這里的以“問”引“問”策略中的第一個“問”是指教師提出問題,第二個“問”是指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即以“問”引“問”指的是教師提出問題能引導或指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接著讓學生進入探究階段,學生探究完畢后收集記錄表,挑選幾張有代表性的記錄表,進行總結分析得出感應電流產生的原因。我們在聽課的過程中發現這樣的現象,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了探究過程,但許多學生因為不會對探究的結果進行分析與下結論,有一部分學生為了應付老師,把教材上的答案填寫在在記錄表中,并不是自己探究的結果。也有一部分學生由于時間不夠來不及研究,所以沒有完成記錄表。這種教學生成是我們不愿看到的。
不難看出,教師把課本上的課堂演示實驗改成隨堂探究實驗,在課堂上重視利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物理教學,注重結論的獲得與描述,這是一大亮點,但卻沒有提出合適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參與具體探究,忽視了誘發學生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實驗中就會缺乏問題意識,探究的效果不理想。
總之,在物理課堂中教師的有效提問不僅僅在于“問”,而更重要是在于采用合適的策略進行提問。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若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采用上述相應的策略達到有效提問的目的,則能夠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展開思維活動,使物理課堂中不斷地動態生成新的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有效提問的教學真正功效,促進學生物理思維的發展與創新能力的培養,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