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鐵兵
(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宋道口鎮初級中學,河北 唐山 063599)
在素質課改的環境下,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為讓學生能夠自主的參與到課程學習活動當中,形成良好的思維意識,教師需要強調主動提問。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的思維基礎合理的提出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明確具體的探究目標,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習方向更加明確,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
主動提問是訓練學生形成良好數學思維,全面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載體[1]。但是,在實際教學領域,關于主動提問學生的課堂表現并不理想。在課堂上,教師所構建的教學氣氛相對來講比較枯燥、壓抑,在知識講授的過程中教師通常以硬性灌輸為主,導致缺乏自主提問的空間和機會。再加上師為核心的思想影響,學生在數學課上表現出一定的怯弱感,不敢提問成為數學課的普遍現象,因此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建設,同時也給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造成了不良影響。所以,面對上述不良教學現象,教師需要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對課堂環境以及具體的授課方法進行創新,從而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設疑意識,鼓勵學生大膽提問、自主探究。
在數學教學領域,為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提問意識,首先要做的是要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認知基礎,讓學生對課程知識形成初步了解的前提下進行提問,從而保證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與課程的實際內容更加的貼近,同時也能夠保證其具有一定的探究價值。因此,教師需鼓勵學生做好自主預習,夯實自身的思維認知基礎。
比如說,教師在講解“軸對稱”時,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預習。通過閱讀教材,對軸對稱的數學概念進行掌握,并分析圖形的具體特征,引導學生合理提出問題,即如何對軸對稱圖形進行判定。并以此為依據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在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
在組織數學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設疑意識,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提問習慣,需要注重生活化教學活動的組織。即結合具體的生活案例明確實踐課題[2]。引導學生在實踐探究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并進行假設和思考。讓學生在問題深入探索的過程中對基礎的數學知識加深理解,全面提升學生整體的學習效能。
例如,教師在講解“數據的整理與表示”時,則可以聯系生活實際構建情境。為學生展示具體的數據資源,如一家超市每月的銷售量。之后,引導學生借助條形圖、扇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進行自主繪制,并就不同的統計圖示就數據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哪種方式能夠直觀反映超市的銷售趨勢?之后,學生根據自己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深入探究。
為了培養學生養成自主提問的好習慣,教師需要注重情境的創建[3]。即科學利用多媒體這一重要的輔助工具進行課程資源的直觀展示。引導學生在情境體驗的過程中進行思維發散,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讓學生產生提問的興趣,并激勵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問題的深入探究活動當中。
比如說,教師在講解“平面圖形的旋轉”時,則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幾組圖形,分別為平移、旋轉以及互為軸對稱圖形。之后,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這些圖形存在著哪些的關聯?如何正確區分?并鼓勵學生在特定情境下通過合作探究,自主總結圖形旋轉所對應的數學規律。并通過對比歸納和系統分析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進一步健全學生的知識體系。
在數學課教學期間,為了強化學生的自主提問意識建設,教師需要對課后的復習方式進行創新。設置專題訓練,并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等級分層,設置不同類型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提出問題,探究不同問題的解題規律。同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布置具體實踐任務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復習。鼓勵學生通過實踐探究完成相關復習任務,夯實學生學習基礎,健全知識體系。例如,教師設置一元一次方程分等級專題訓練,并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對具體問題展開深入分析,自主總結解題規律,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應用意識。讓學生能夠找準問題的突破口,提高解題效能。
結論:依前所述,在數學課教學領域,教師需要站在初中生思維培養層面考慮,對具體的授課體系進行創新。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地位發揮,引導學生以自主提問的方式參與到課程學習當中。讓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進行獨立思考,并明確今后探究學習的方向,同時也能夠保證教師所設置的教學活動更加有針對性,全面提高數學課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