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欣 謝雨彤 謝奕鑫 周惠玲
(廣東行政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800)
如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在不斷加快,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也越來越密切,這一切的大環境都為我國的英語教育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而在這個進程中,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更是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改革開放之后,中國的國力穩步增強,逐漸登上世界舞臺,與此同時相關教育部門出臺了一系列英語教育政策,在2018年4月12日,教育部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正式發布了《中國英語能力等級量表》,這是面向我國英語學習者的首個英語能力測評標準,這個標準的頒布讓中國孩子的英語學習從“成績導向”走向“能力導向”,“能力導向”意味著英語學習越來越實用化和功能化。若幼兒從小接受英語培訓,他們將可以通過英語這座橋梁去看更廣大精彩的世界。
2019年開始,本人和項目組成員開始了關于幼兒英語啟蒙培訓有效性的研究,開展幼兒英語教育的有關調研,充分了解社會、家長、孩子等各界人士對于幼兒英語教育的看法,剖析如今幼兒英語教育的現狀,以及幼兒英語教育對幼兒智力開發和學習能力、創造能力是否有效等。通過本次調研讓大家了解到幼兒英語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現狀,正確地認識幼兒學習英語的黃金時期和適齡適性的教學方式,得出一些實用性方法,提高幼兒英語教育的質量和水平,開發幼兒英語學習的才能,培養幼兒英語學習的記憶、想象、表達和創造能力等。
1.采取小班教學的上課方式。通過走訪調查發現,大多數幼兒英語培訓機構采取的是小班教學。每班不超過8人并配備3名負責老師,2名主教,1名外教,1名助教。這樣一來,在上課過程中出現小打小鬧的狀況,有老師上前調節,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學習質量。另外,幼兒英語培訓機構的上課形式也很多樣化。一堂課共分為4個環節,Warm up(熱身),Vocabulary(詞匯), Conversation(英語對話),Story(繪本閱讀).這樣從淺到深的課程安排,能鼓勵孩子們大膽開口說英語。在課程中,我們會發現,幼兒英語培訓機構通常會采用鼓勵,玩游戲的方式調動孩子的上課積極性,而孩子通常也會對玩游戲抱有極大的熱情,例如在詞匯課上,電腦屏幕會出現學過的單詞,指針開始轉動,轉動到學過的單詞圖片來引導孩子說出單詞,這種聯想記憶法是幼兒英語培訓機構最常用的,也是孩子最易接受的一種學習方法。孩子們爭先恐后的說出單詞,第一名說出該單詞的會進行獎勵,讓孩子在玩游戲之余掌握了單詞并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課程結束后,經過反饋,班上孩子都基本掌握了這節課的單詞,單詞量進行長期積累,這些提早參加了課程的孩子會對英語學習抱有極大的興趣,他們也不再懼怕開口說英語。
2.高素質的師資儲備。在幼兒英語教師資質方面,擁有足夠的親和力和耐心去引導孩子們學習英語是教師們必備的一個特點。因為教師富有親和力,孩子和老師的相處將會十分融洽,孩子也會增加對老師的尊敬和信任。在大部分英語培訓機構里,任課老師分為中文老師和外教。中文老師們大多為英語專業出身,也通過了相對應的專業等級測試,例如俗稱的專業四級、專業八級。大多數培訓機構擁有自己的一套評價老師教學質量的方式,每月會對老師進行教學質量課堂評比,提高老師們的教學質量。此外,外教老師也會被要求必須掌握一部分的中文,這樣才能與學生進行簡單的中文交流。
3.家長對幼兒英語學習有效性的肯定。根據調查結果顯示,94%家長支持幼兒學習英語,其中24%的家長表示非常支持幼兒學習英語。關于幼兒學習英語的目的,79%的父母希望幼兒可以借此提高學習英語的樂趣,66%的父母則希望孩子可以具備簡易的聽說、閱讀的能力,69%的父母期望孩子通過英語學習,開拓全球化視野。如今,國家越來越重視英語教育。在大環境的驅使下,近95%家長表示自身孩子在通過英語學習后,收獲很大,孩子的英語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通過以上調研發現,我們發現以下問題:
1.幼兒對英語知識的輸入與輸出不成正比。許多家長表示,即使孩子在課上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但回到家里若沒有及時復習,或在復習過程中沒有家長指導,孩子并不能完整的說出所學詞匯和句子。
2.幼兒學習中出現錯誤未得到正確指導。在上課過程中,啟蒙老師常常給孩子給予鼓勵,但在學習過程中,有孩子出現錯誤,老師們常常因為擔心糾正孩子的錯誤會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而往往沒能糾正孩子的錯誤,導致孩子的錯誤一直未被糾正,這樣對孩子的英語學習非常不利。
3.幼兒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上文提到,上課過程中老師借助的是電子平臺來進行教學,寓學習于游戲,但其中有部分孩子會沉迷于游戲,而對主要的學習內容反而興趣不濃,因此,學習注意力被課堂游戲分散了。
4.幼兒英語培訓標準尚未完善。經過走訪發現,如今幼兒英語培訓機構琳瑯滿目,但相關教育機構并未出臺一套完整的培訓標準,雖然每個機構都有自己的一套評判標準,但正因為不統一,不少老師的教育水平參差不齊,許多家長會擔心機構老師的教學質量。
針對幼兒英語學習現狀分析,本項目小組提出以下建議:
由于“小朋友的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知識接受能力不一”[1],而注意力對小朋友來說是很基礎但又必不可少的素養。建議老師在上課前可以跟孩子商量好游戲與學習的時間分配。
“課堂上的游戲與練習能鍛煉幼兒的記憶能力,而聯系實際生活可以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2]。孩子將在課堂學習到的單詞與句子在實際生活中與同伴和家長進行交流,一方面幫助孩子回顧課堂知識,另一方面使孩子在課后大膽開口說英語。
在教學實踐中,應該“以人文教育的理念,強調以興趣為中心,搭配不同的學習設施和條件”[3],強調自然習得,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從而最大限度地引導孩子愿意學、主動學來完成學習目標。
上文提到,不少孩子的知識輸入輸出不成正比。老師可以在課堂后總結本節課的內容,通過文字、錄音、視頻等方式發送給家長,孩子在家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回顧所學的知識,完成復習后,家長將復習情況反饋給老師。這樣即可以拉近親子之間的關系,也保證了孩子在課后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
趙欣和劉洋在《簡述兒童自我延遲滿足與其心理素質的關系》中提到:“延遲滿足不是單純的等待,也不是不能滿足的欲望,是一種克服當前的困難以獲得長遠利益的能力”[4]。鍛煉幼兒此方面的能力有利于發展孩子的注意能力與思維能力,令孩子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而實行獎勵機制,對于老師而言,可以幫助其更好地管理課題;對于幼兒而言,則可以提高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增強幼兒自信心,從而激發他們對學習的熱情。
基于本項目小組的調研,我們發現幼兒英語培訓成為當代年輕父母所關注的焦點,已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嬰幼兒時期是一個人學習成長的最佳時期,抓住這個時間的培養對孩子日后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好處。調研結果發現絕大多數父母較為擔心的是幼兒英語培訓市場師資的質量,害怕市場魚龍混雜,但通過訪問教育機構我們發現,絕大部分的教育機構在聘請教師之前還是有嚴格標準及崗前培訓,且近來廣東省教育廳發布了《關于較強外籍教師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規定了對培訓機構聘用的外籍教師都將進行進一步的加強管理,要求培訓機構主動公示外籍教師的學歷背景、本國或國際的教師資格證等信息,且不得聘用無資格證的人員,這也為大多數父母所擔心的問題打了一劑強心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