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娟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第一幼兒園,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幼兒的心理發育有不同的“敏感時期”。人的智力發展是建立在幼兒敏感時期的基礎上的。因此,必須了解兒童成長階段的敏感時期,并為相應時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外部環境。讓孩子的各方面都能充分發展。
兒童在各種能力的發展中有幾個敏感時期。
1.語言敏感期(0-6歲)。當嬰兒開始觀察成年人的口腔形狀并發出類似牙齒的聲音時,他就開始發展語言敏感度。語言學習對成年人來說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但對兒童來說,學習他們的母語是很容易的,因為他們天生對語言敏感。
2.環境敏感期(2-4歲)。孩子們需要一個有序的環境去認識事物,熟悉環境。一旦他熟悉的環境消失了,他就無能為力了。孩子們可能會因為無法適應而哭泣、恐懼,甚至憤怒。
3.感覺敏感期(1-6歲)。從出生開始,孩子們就使用聽覺、視覺、味覺和觸覺來熟悉環境和理解事物。在三歲之前,孩子們通過潛意識的“吸收性思維”來吸收周圍的一切。更具體地說,三至六歲的兒童可以使用助聽器、觸摸板和其他感官輔助工具來磨礪兒童的感官,從而產生智慧。
4.運動敏感期(0-6歲)。2歲兒童已能行走,他們非常活躍,家長應讓他們四處走動,做出正確而熟練的身體動作,以幫助左右腦平衡發展。除了大肌肉的訓練外,兒童還應重視小肌肉的鍛煉,即眼睛和手的小動作的訓練,這樣不僅可以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而且可以促進其智力的發展。
5.社會規范的敏感期(2.5-6歲)。在兩歲半的時候,孩子們逐漸從自我中心轉向朋友和團體活動。在這一點上,父母必須允許他們的孩子建立明確的生活規則,日常禮儀的規則,使他們能夠遵守社會規范,獨立生活。
對于三歲左右的孩子來說,情感是生死攸關的事情。這是唯一重要的事。然而,父母要做的并不復雜,唯一重要的是親自陪伴孩子,幫助他們建立感情。在這個階段中,孩子開始追求獨立,吃飯、工作、穿衣、走路、玩游戲等等。如果父母或其他人支持他們的孩子自己做事情,讓他們通過“嘗試和錯誤”來學習,他們就會這樣做培養對自信和意志力的自我控制意識。另一方面,如果父母或其他人過多地控制孩子的自由活動,或者一旦孩子犯錯就責罵甚至懲罰孩子,那么孩子在反復的失敗和懲罰之后就會經歷自我懷疑和羞恥。幼兒的成長需要情感的發展,而情感的發展有一個關鍵時期。孩子們需要基本的觸碰和“肌膚相親”的快樂來建立情感依戀和相關的學習技能。一旦錯過了關鍵時期,孩子的情緒發展就會成為一個嚴重的問題,并帶來學習上的困難。首先,對幼兒來說,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親自陪伴。不要用繁忙的工作或其他任何理由來拒絕花時間陪孩子。第二,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但是對于小孩子來說,過早的獨立會給他們的成長帶來嚴重的危害。無論你是睡在不同的床上還是自己做事情,你都需要跟上節奏。從這個意義上說,所有的父母都應該對他們的孩子說:“別著急,孩子。”第三,孩子早晚都需要開始學習知識,學會閱讀和思考,但是,對于3歲左右的孩子來說,重要的是要感性、語感和動態性,不要讓孩子過早地過上理性的生活。
與情感的敏感期相比,語言的敏感期更明顯、更直接。在孩子三歲左右,如果有人陪著他說話,他的語言潛能就會百分之百的開發。如果沒有人在他三歲左右和他說話,也沒有人在他五歲左右和他說話,那么他的語言潛能可能只開發了80%。如果你在9歲之前沒有人可以交流,孩子可能會完全失去語言能力他再也不會說話了。有人稱之為潛力遞減定律。在情感敏感期,如果父母不陪孩子吃飯,不給孩子擁抱、愛撫、親吻,那么孩子可能會感到孤獨、自閉、對他人不感興趣,甚至對異性也不感興趣。在語言的敏感期,如果父母不陪孩子說話,如果不給孩子講一個故事,不與孩子低語,那么孩子可能不僅成為一個無語的動物,也因為其語言功能的損失可能會導致一生的智力低下。
孩子們有創造力,有發展的潛力。但這種本能,這種潛力,取決于它所處的環境。兒童在不同年齡表現出特殊的敏感性。在此期間,必須為兒童提供適當的環境。但我們也不應過分夸大敏感時期的作用。“一開始的百分之一的差異會導致后來生活的最大偏差。為了讓孩子快樂地成長,有必要了解孩子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敏感階段,并為他們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框架,使每個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發展。首先,幼兒是個體心理發展的一個相對敏感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父母和教育機構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和豐富的刺激環境。促進兒童個性和認知的發展。這是一個人與客觀世界建立關系和神經系統迅速發展的初始階段。兒童語言使孩子們能夠有效地交流。獨立行走讓孩子們第一次主動探索客觀世界。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使孩子對人際關系有了初步的了解。其次,生命的發展沒有神奇的時期。父母不應該特別擔心早期經驗對孩子的不利影響。我們也不應該不切實際地把賭注押在早期教育上。終身發展心理學證實,成長和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發展使命。每個開發階段都會影響下一個階段,每個開發階段的不同因素會導致積極和消極的開發行為和結果。早期生活的缺點不一定會導致相對永久性的心理和社會損害。事實上。成功地完成開發階段的重要任務將促進下一階段的開發,并為其提供堅實的基礎,然而,這一階段的完成并不能保證未來發展的成功。這并不意味著以前的失敗不能得到改善。事實上,大多數導致發展成果不佳的社會和心理現象可以得到改善或解決。
總之,要使孩子得到全面發展.就要充分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發展的敏感期,為其提供發展必需的外部環境,使其得到最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