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靜潔
(河北省魏縣第一小學,河北 邯鄲 056800)
數學作業的內容應符合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還要適當地加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元素,這樣的數學作業會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更加科學性、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日常生活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主陣地,也是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場所。教師在設計作業內容時,要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做到有機結合,將數學作業變得更加生活化。這樣做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主動性,也能夠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靈活應用數學知識的相關能力。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也會更加明確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比如在學習過“表內乘法口訣”后,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同學們,春天是個多有活力的季節啊!老師決定明天帶大家去春游,五個學生分為一組,每組會有50元的購物基金來買零食,零食的單價分別為:冰淇淋2元,果汁3元,甜甜圈3元,雞肉卷5元,接下來就由同學們想一想,怎樣利用這些錢能吃得又飽又好呢?
好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來設計教學內容,將游戲穿插到教學活動當中,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盡管生對于新事物的認知能力還有待提高,但他們具備很強的動手能力。在學習“認識圖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首先要向學生講解這部分內容,再讓學生動手做一些不同的平面圖形,并將這些圖形拼接到一起獨立完成自己的作品,向同學們講一講作品的含義及內容。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將原本枯燥乏味的數學知識轉化為色彩斑斕的圖畫。這樣的作業形式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也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所以在作業的設計上要重點強調題目的趣味性,通過這樣的手段來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自主性,這樣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們熱衷于通過動手來探究新知識,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內容布置相應的動手作業,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學習過“找規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上所學的相關知識,開動自己的小腦袋來創作出相關的一些作品,比如富有規律性的圖畫或是珍珠排布規律的項鏈等等。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生能更深層次地挖掘數學存在的魅力,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
每一門學科與其他學科都存在相應的聯系,教師可以利用學科之間存在的聯系,將數學與音樂、繪畫、體育等學科的知識融合到一起,一方面能夠有效提高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對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與理解。比如在學習“分數”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大家共同朗讀《春詩》:“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色。”學生們在朗讀過后,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這首詩中哪個字出現的頻率最高?這個字出現的次數占全詩總數的幾分之幾?同學們也要找一首詩,并且這首詩中某個字出現的次數要占全詩總數的1/5以上。這樣的作業能夠讓學生有效理解分數的相關知識,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文字的魅力,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時的主觀能動性。
在以往的作業設計當中,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非常單一的,使學生在完成的過程中比較枯燥和乏味,與學生實際的社會生活和實踐生活也是比較遠的。因此,在實踐教學當中,教師應追求作業形式的變化,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真正的培養。
例如,首先是日記類的作業。在數學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都會有一些發現、體會、感受,但這些思想在時間的流逝下就會慢慢淡忘,怎樣才能更好地留下這些閃光點和回憶呢?在課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作業進行書寫,可以在日記當中書寫一些學習內容,也可以寫一些發現,使學生有感而發,使作業質量得到提升。
其次,操作類的作業。在作業當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使學生動手動腦,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生成有著非常大的作用。例如,在講解完“七巧板”之后,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利用七巧板對各種各樣的圖案進行拼貼,并為自己的圖案起一個名字。在這樣的模式下,能充分的展現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想象力,使學生邊玩邊學,在玩的過程中提升各項能力,使得理想中的培養成效得到真正的達成。
最后,對待不同年級段的學生,在特色作業的布置上也應有所側重。如,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偏向于操作類,如數數、擺小棒、撥計數器的珠子,邊擺邊說,加強孩子的算術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十分有利。而對于二年級的學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學的知識,嘗試著繪制出樹狀圖、思維導圖,或者嘗試著自己對知識點進行整理、梳理等,使得學生能在這其中實現查缺補漏,使得作業的“特色性”得到彰顯,達到理想中的作業成效。
總而言之,“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想要讓學生具備較強的數學能力,不能僅靠學生個人的努力,教師也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手段,幫助學生減輕學習上的壓力。合理的布置數學作業是一門教學藝術,同時也是教學方法的一種創新。新課標強調要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性,幫助學生在學習階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師還需要不斷地從工作中汲取設計作業的有效方法,讓學生將完成作業變成一件快樂的事而不是負擔,也希望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有效的作業中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