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久壽小學,遼寧 大連 116000)
高效課堂的建設逐漸成為提高農村小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高效課堂的益處體現在以下兩大方面,首先是課堂教學效率的最大化,其次是教學效益的最優化。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是農村小學改善教學質量、鄉村語文教師提高自身專業素質的驅動力,還有利于促進語文課堂氣氛的活躍,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在眾多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充分保障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和教學任務的完成,形成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構建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益因素。
傳統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因為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設備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氛圍不夠良好,教師教學設計與具體實施存在眾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學生雖然渴求知識,教師雖然力爭完成高效率、好效果的課堂教學,卻難以達到高效課堂建設的要求。構建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提倡,立足于改變農村小學的教學質量,力爭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提供新思考和新路徑,要構建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保障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任務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眾多因素的通力合作。教育改革對于農村小學教學質量提高的持續關注,對農村教育教學的投入不斷加大,以及眾多相關研究不斷為構建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提出建議,再加之農村小學出于自身發展需要,不斷思考教學改革新路徑,促進教師專業素養的不斷提高,這些都為構建農村小學高效課堂提供了有利條件,也利于農村小學教育不斷完善,使其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由于農村經濟發展的相對不足,以及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導致眾多具備充足專業素質和教學經驗的教師不愿意扎根農村,這也使得農村教師的老齡化,出現眾多農村語文教師存在著專業素養不足,教育教學知識基礎缺乏,對于學生心理發展、自身教學改進革新措施思考不充分等現象,也存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案設計、教學活動實施不規范,不適宜學生知識接收、能力提升等問題。為了改變農村語文教師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不規范的現象,保障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需要不斷提升農村教師專業素質,可以由教育部門組織培訓,開展對語文教師的教學改進培訓活動,可以采取學科教育專家定期聽課檢查,監督教師教學活動實施等措施,此外還可以加大農村語文教師的福利保障機制,從而促進教師的執教積極性,提高教師的職業責任感和歸屬感,讓教師更甘于在職業崗位上奉獻,對于語文高效課堂構建花上更多心思。
高效課堂的構建,要充分考慮教學時間、教學任務量、教學效果三要素,而要確保三要素作用的有效發揮,需要作為課堂執教主體的教師,以及學習主體的學生的共同協作。而“自覺-合作-展示-反饋”的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充分發揮教師幫助、指導的作用,以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于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這一教學模式中的“自覺”指教師自覺備課,學生自覺預習,教師需要對教學任務和教學活動有著明確的安排,學生對于學習內容有著準備與事先思考;“合作”不僅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合作,還強調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生們可以組建學習小組,對語文學習中的問題和思考進行交流合作;“展示”強調的是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走上講臺,展現自己的學習思考和學習成果;“反饋”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關注,從而及時指導學生,也需要學生對教師的教學安排提出建議和反饋,使得課堂教學更為有序高效。在這一教學模式下,教學時間安排更為合理,教學任務量符合語文學科發展需求,教學效果也與高效課堂建設相得益彰。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強調學生對于語文課本知識學習,還注重學生感知自然、實踐能力的培養,而語文高效課堂的建設也需要關注學生的所處環境與學習動態。農村有著特殊的教育發展環境,這一自然環境的特殊性制約著教育發展的同時,也能為語文高效課堂的建設提供動力源泉。鄉土文化是農村區別于城市的一大特色,在語文課本中也頻頻涉及鄉土文化,因此教師可以利用鄉土文化資源,打造高效語文課堂的特色,創新教學模式,組織相關教學活動,讓同學走出課堂,開展課外實踐,充分感知自然,接受優秀鄉土文化熏陶,從而在形象生動的語文情境中發展自己、提升自己。最后加之社會、學校對于語文教學資源投資的不斷加大,使得語文教學得以充分利用豐富教學資源,構建高效語文課堂,促進農村語文教學發展。
構建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要充分考慮農村小學教育的基礎現狀,也要找尋適合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合理路徑,不能一味追求高效課堂高要求、高標準的實現。只有不斷探尋農村教育發展新路徑,促進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加之不斷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提高學生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才能完成高效課堂的建設,從而促進農村小學教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