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烽 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文化館
所謂群眾文化創作,就是透過自身勞動產生有益于他人身心健康的一系列精神產品的過程。群眾文化創作是國家文化藝術工作的關鍵流程,是文化事業的基礎,由群眾發自內心開展的服務于生產的表達模式,更是民眾參與文學作品主觀實踐的行為模式。在此期間,群眾的文化生活將得以豐富,生活品質亦得以有效改善。精神文明建設屬于我國文化建設的關鍵性內容,更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旨在闡明如何把握群眾文化創作和精神文明建設間的關系。
群眾文化創作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同屬于上層建筑,能夠產生相同的社會效應。例如,群眾文化創作有助于加快物質文明建設、提升民眾的思想道德素養,而其和精神文明建設有著同樣的使命,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更多的精神動力與智力支持。
群眾文化創作始終源于社會,源于所有勞動人民樂觀的生產生活過程。而精神文明建設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源頭,更加關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實國情。對比之下可以發現,群眾文化創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同屬于思想、精神層面,擁有深刻的社會意義。所以,我們要同時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和群眾文化創作工作,確保兩者相輔相成且互為基礎。而要推動群眾文化創作,則要想方設法壯大文學創作團隊,激發群眾參與文化創作的主觀能動性,釋放出個體更大的文化創作潛力,從而令文化創作在社會前行過程中發揮出應有的助推作用。
群眾文化創作主張配合衍生出的精神產品來設計理論、規范輿論,尤其注意配合優質化作品中的崇高思想來熏陶、引導民眾,令個體形成更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更堅定的理想信念。歸根結底,文化是由人創造的,其對人內心世界的充實、生活壓力的舒緩,以及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等都大有裨益。所以,在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群眾文化創作有著其他工作難以替代的功效。
強化思想道德建設,加快教育科學文化發展,屬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內容與核心使命。唯有如此,才可以提升民眾的智力和道德水準,使他們合力來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更早實現。而要想強化思想道德建設,就不得不依靠科學的理論、正確的輿論、高尚的節操、優質化的作品。所以,群眾文化創作應成為精神文明建設中不可或缺的載體和展示平臺,經過該類活動的熏陶,人們的思想境界和情趣品位等會很快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人們會形成更加積極開朗的心態,從而倡導政府創設出更加可觀的政策、工作、生活環境,真正令精神文明建設做到有的放矢和取得成效。
自我國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西方一系列先進的思想文化開始滲透進來,在此期間,文化開始步入市場,因為受經濟效益的驅動,其也不免遭遇各式各樣的挑戰。具體表現為:文化工作難以切實遏制和消除處于增長中的文化垃圾,并且這些垃圾的蔓延,延誤了精神文明建設的整體進程,從而使人們難以有效改善個體的思想道德素養。為了改變這類消極狀況,文化工作者需要更深入地教育和引導群眾,使他們在學習外國先進文化和科技的同時,能夠傳承我國一系列優秀的民族文化和革命傳統,真正做到精益求精,從而凈化當前的社會風氣,營造出更加健康、積極的文化氛圍。
例如,堅決落實社會主義榮辱觀,將其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從而更加正確地引領社會思潮,形成思想共識,提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質量。而處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體系下的群眾文化創作,不但不可以缺席,還必須做到鼎立先行。明確了兩者的關系后,我們應該予以切切實實的把控,不管是擺正文化工作的位置,還是明確群眾文化創作的方向,都要貼合現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大目標,這樣才可以有序地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并從中獲取更多優秀的成果。
綜上所述,文化工作者要積極促進群眾文化創作的發展,使其能夠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從而更好地融入精神文明建設流程中。當然,精神文明建設也應該積極地接受和融入群眾文化創作。久而久之,我國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將會更加健全,也能更加有效地服務于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