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
(疆塔城地區烏蘇職業技術學校,新疆 烏蘇 833000)
語文學科在中職教育當中應該基于教學對象的專業屬性和專業需求所展開,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專業,其教學手段和教學計劃中都不能忽視語文學科的作用?!吨械嚷殬I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也提到了語文教學的具體方向,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并具有職業崗位能力。因此,如何將其與專業知識相結合,成為了后續工作中的重點。
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相對完整的行為模式,而現階段中職語文教學也針對專業課題進行了相關的內容研究,無論是教學形式還是教學內容上都進行了明確的探索,甚至產生了專業化的教材體系,以此來體現出中職語文的特色化內容。但實際情況卻是,這種改革內容和方向顯得有些矯枉過正,一味地要求在專業知識內融入語文基礎內容,往往會使得語文課程教學變成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教育,并沒有真正地發揮人文性的特征。因此,我們不能完全脫離專業來強調語文學科,同時不能讓專業完全壓倒語文。基于中職院校特殊的人才培養要求,語文課程應該合理地為職業能力建設所服務,并且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讓語文課具有自身的特色和其應有的地位。
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的特點,并且我們的人才培養目標也是具有具備語文能力的綜合素質人才,同時發揮語文課程在人格塑造方面的感染作用。語言本身是一個不斷豐富的動態化系統,需要在理性認識上意識到人文感性,這才是我們理想當中的語文課程。另一方面,語文本身是一項工具性學科,能力訓練應該關注語文的工具性要求,在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進行規劃,培養出具有學習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對于所學知識內容的再處理和選擇,是語文教學與專業結合的基礎性要求,具體來看就是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處理后,按照專業需要來提升學科的素養。語文本身是涉及到語言文字的綜合學科,和社會生活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自然也離不開基礎知識的掌握。因此日常的知識積累能夠充實學生,讓關鍵內容可以在腦中成為沉淀物,久而久之,學生就可以以此為基礎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且語言結構和語言規范運用體系也可以逐漸形成。中職學生對于知識理解存在一定的惰性,教師也應該做好引導和教育工作。例如在未來的工作當中,如果學生只具有內容講述能力,不具有人文內涵分析能力,自然在崗位適應程度上有所欠缺。因而,院校可以通過開展口語交際活動來模擬崗位要求和職業能力訓練,將其融入至專業應用的情境當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表達和交流能力,也是語文與專業知識結合的教學實踐方向。從渠道來看,隨堂訓練、演講、專題訓練、社會實踐活動等都可以成為可參考內容,以此模塊為核心的交際訓練,更加重視職業崗位的交流能力。
案例分析是通過對某個案例的描述,教師來引導學生對案例展開討論,以信息的研究來起到思維活躍的目的。作為一種開放式的互動教育措施,在案例教學中應基于語文來進行技能訓練,同時結合實際的生活體驗和職業活動情境。例如在旅游專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去搜集一些景點資料,結合景點的發展經歷來擬定一些解說詞,通過開放化的網絡便捷特點來準確地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專業實現有機結合的同時,讓語文課融入專業背景之中,服務于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評價是教學工作的關鍵內容,教師也應該注重學生的能力評價,即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需要注意的是中職語文課程的實踐性較強,并不過分強調語文知識的系統化和完整性,而是更關注語文在生活和崗位層面的應用能力。因此從評價方式來看,可以讓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從創新能力、表達能力、綜合能力等多個層次來進行多維度分析,實現學生學科知識的掌握與能力培養,讓專業內容可以成為語文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要素。例如在學習到《敬業與樂業》這一部分時,就可以結合專業實際來探討如何處理敬業和樂業的關系,并通過集體討論與結果分析的方式讓學生形成自身的看法和觀點,將其作為評價結果來描述,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職業教育已經成為經濟發展背景下的關鍵教育載體,且不斷地在嘗試中推進基礎文化課程的改革,以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實際需求。我國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中,卻并沒有關注到基礎文化課程的重要性。所以,對于中職院校而言,語文教學與專業知識的結合有助于清晰學科定位和教學目標,綜合提升學生的素質?,F階段的中職教育處在發展的關鍵時期,圍繞學科建設開展的研究內容還有待創新。中職語文教育特殊的職業屬性也需要在突出職業特色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所以在今后的研究當中,我們應關注語文學科在中職教育課程體系中的地位,讓其更好地為學生專業學習和終身發展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