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良富
(重慶市銅梁區平灘鎮白鶴小學,重慶 402562)
可以說,小學的數學計算多數學生覺得枯燥而不感興趣,而他們對一門學科的興趣是其主動學習的前提。所以,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分析孩子們的特點,并注意如何培養他們對數學計算的興趣,在學習中積極尋找問題的答案。
首先,小學生年齡較小,其思維邏輯還處于形成和發展的早期階段。這使得他們很難理解一些抽象的東西。并且,他們的身份是學生,這也是固定的,他們必須在心理發展的早期階段,學會計算各種數字算式。雖然,此時的學習的只是關于“入門”的技能,但學生之前從未接受過如此系統的教學,也沒有養成主動計算并驗算的好習慣。因此,在這一時期,我們要積極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養成其良好的計算習慣,為學生今后的進一步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介紹時設置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乘法是什么嗎?它和加減法有什么關系?我們如何用它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好吧,我們今天就用它來計算一道題”首先,在介紹的時候使用一系列的問題,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在開始上課的時候就積極去思考。自己有了問題之后,就更容易對課程內容產生興趣。這種方法實際上有點像“任務型課堂教學”,課堂內容被分成幾個小任務,讓學生完成。課前的問題是根據課程的層次,由淺到深進行劃分,讓學生按步驟跟隨老師的思路學習。不同之處在于,以教師為主體的課程問題導入方法,與研究型課堂教學存在一定差距。
由于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夠強,所以,教師的主導地位比較突出。教師應時刻注意學生的反應,判斷問題是否太難,學生是否接受了,并注意聯系以前學過的知識。如果出現問題,一定要調整它的設置。因為一旦作業題太過困難,不僅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增加學生興趣,而且更有可能適得其反,使他們失去自信心,對數學感到厭煩。這就需要教師在長期實踐中做好經驗的總結。
“100只猴子吃100只桃子,1只大猴子吃3只桃子,3只小猴子吃1只桃子,問大猴子、小猴子各有幾只?”以上課程通過猴子吃桃子的故事,向學生介紹了一個童話故事。首先,這種敘述很有趣,可以在課程開始時,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其次,短篇故事的運用,可以將課堂教學設置在一定的情境中,讓學生們在有趣的童話情境中完成計算題。這也滿足了學生對課程“趣味性”的要求。而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也成了追求童話結局的游戲過程,讓同學們百聽不厭。
好奇心是智力最持久和可靠的保證之一。哈佛大學校長陸登庭也說過,沒有好奇心和對知識的純粹渴求,就不可能產生對人類和社會有重大價值的發明。只有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才能使學生長期保持計算的活力和強烈的求知欲,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計算興趣,去主動學習。事實上,我們不僅可以通過在課程中設置問題的方式,還應該使用數學以外的方法來加強“好奇心”。
例如,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提問學生一些有趣的自然常識,比如“為什么我們看到彩虹有七種顏色”,“為什么天空會下雨”,“為什么草是綠色的”,同時,也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在生活中,讓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和現象感興趣,讓他們為自己的成就感到幸福。積極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數學計算就從枯燥的邏輯訓練,變成了提出、解決問題的平臺。在這個有趣的過程中,學生們提高了自己的邏輯思維水平,培養了對數學的興趣。
觀察是相互模仿的前提,而相互模仿又是自主創新方法的第一步,所以,在教學中適時的模仿其他教師的新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可以就某一節課的教學相互聽課,并在課堂上,逐一記錄其他人的好方法和語言,以補充和指導自己的教法。當然,這種觀察也可以在溝通的情況下進行,因為,交換意見可以更好的測試不同的教法,是否適合不同的學生群體,讓教師衡量這些方法的廣泛有效性。
定期編寫個性化的教案和優秀的創意文本,并將其分發到定期的教學研討會上進行交流。讓個人的意見變成所有人的意見。這就是文本共享的意義所在。除了分享之外,教師總結的方法也可以用來建立一個小的信息庫。一來,便于現有教師對現有方法進行比較和使用;二來,它也可以指導新教師的教學技術。
越是與生活相關的事例,就越能把學生們帶到實踐知識的教學中去,引起他們的計算興趣。因此,在探索教學方法的同時,我們的教師還應該注意在生活的過程中,尋找更好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樣,運用生活問題就能提高學生們計算數學習題的積極性,引導他們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具體的問題,可以說是一舉兩得。那么,數學教學就更容易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成為學生眼中有趣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