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愛紅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第二小學,河北 廊坊 065800)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指的是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時,老師講育人作為主要目標,充分掌握滲透德育的機會,將語文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德育因素利用起來,在進行教學工作時逐漸的滲透德育。在開展語文教學時,對學生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幫助同學們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很大幫助,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形成敏銳的思維方式,對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十分關鍵的意義。
將德育教育與語文課程教學相結合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優勢,這是由于語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語句自身都具備意蘊深刻的德育元素。所以,身為小學語文學科的老師應該在上課之前就仔細分析課文中的內容,將其研究透徹,爭取能夠將每篇文章中存在的德育元素與教學工作相結合。
找尋到了課本里有關德育的知識,亦應該指定好實行德育教育的途徑,這對于德育工作的開展有十分關鍵的作用。在進行教學工作時,需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去判斷自己應該選用什么教學方式,以此獲得同學們的信任,讓同學們能夠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若老師使用比較傳統、枯燥、“獨白式”的教學方法,很容易讓同學們感到學習是件很無趣,又很累的事情,如此反復下去,不但不可以實現德育教學的目標,也會讓同學們對課本上的知識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降低。
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學應該抓住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就是書本文章,書本文章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所在,通過課文滲透德育教學是最直接也是最簡單的方法。通過文本滲透大體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通過一定的情境讓學生感受課文中蘊含的情感。這種方式可以利用影像、音頻、氛圍營造等途徑去創建一個與文章息息相關的教學氣氛,為小學生營造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進而實現語文教學的德育教育滲透。
第二,利用文章內容引導學生感受其中蘊含的情感。一首歌曲擁有屬于自己的旋律,一本小說亦有自身情緒的表達,在為同學們講述文章時,需要制定一定的教學目標,讓同學們不斷地通讀文章,對文章整體包含的情感有一個了解。比方說以贊美自然的文章為例,在教學這類文章時可以采用教學與閱讀“三步走”的方式進行德育滲透,“三步走”即導讀、朗讀、誦讀,學前導讀文章,學時朗讀文章,基本知識講授后誦讀文章,將情感作為知識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在朗讀文章時通過自己的體會將情感知識變換為情感感受,通過情感感受滲透進行德育滲透。
第三,通過文本與生活中的實際相聯合實行道德教育。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時,應該和生活中的實際緊密聯合,以此實現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培育。這種方法側重于富含豐富教育意義的文章,文本教育思想不利于講解,可以采用與實際事件相聯系的方式貼近與孩子的距離,實現德育滲透與對小學生有效的引導教育。
小學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狠抓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這才能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班級學習氛圍,有助于孩子學習。小學階段是受教育的初始階段,因此要十分重視各方面的教育,小學生的引導教育范圍很廣,日常授課時,避免枯燥教學,適當與童話故事和符合小學生心理的布景相結合,使孩子們樂于學習,逐漸形成一個思維定式,久而久之養成一個健康向上的生活習慣。與此同時,適當朗讀一部分耳熟能詳的兒歌,比如上課準備兒歌、課時紀律兒歌等。讓小學生在無形中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在課堂上的時候教師也要經常示意孩子們坐姿端正。長此以往學生們就會慢慢地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改正了壞的習慣,這樣德育教育工作的成效就會十分明顯了。
結束語: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的初始階段,也是學生接受教育過程中最為關鍵的階段,,小學生階段是德育教育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細心引導與耐心培育,在語文教學里要充分了解德育的內在意義,明確語文教學德育教學的方向,理性認知語文課程德育的特性,合理拿捏語文文字教學和德育教學的關系,充分融合德育教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要建立良好的德育工作環境,創造良好的道德學習環境,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道德高尚、學習刻苦的優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