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華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縣蘇橋鎮蘇橋中心校 ,河北 廊坊 065800)
小學提供的課程比初中和高中要少得多,學生有相對來說比較豐富的課外時間,但這些時間往往被浪費在學生的休息和玩耍上。這時,老師可以加強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因為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品德,這樣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三觀,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珍惜時間,熱愛閱讀等等。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呢?在這個問題上,作者做了一些淺顯的整合歸納,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
閱讀在語文教學中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這點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就有所體現。因此,學生想要學好語文,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就必須在課外多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語文注重平時的積累,不論是基礎知識還是閱讀寫作,都可以通過課外閱讀來積累知識和經驗,加強培養鍛煉閱讀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文學擁有極強的共通性,只要見識多了,遇到不熟悉的變種題型也會有方向下手。若是不進行課外閱讀,哪怕課堂上聽課極為認真,所了解的知識內容也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東西,與井底之蛙無異。而且,我國的應試學習就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想要力爭上游,就必須要付出更多。
閱讀的含義不單純只是看書,看過之后若是不加深理解,不明白書中的含義,閱讀所起到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對閱讀來說可謂是如虎添翼,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閱讀時應靜下心來,認真閱讀。要是心中有了雜念,閱讀的過程中不能把所有心思沉浸進去,即便勉強逼著自己看完了書籍,事后書一合上,書中的內容也就忘了大半了,達不到閱讀的效果。閱讀中,不僅眼睛在動,手在動,腦子同樣也要跟著動,要跟著書中描述的故事去想象畫面,去思考其中的道理,爭取做到每讀一本書,就有新的收獲。閱讀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如果遇到了不懂或者有爭議的地方,可以著重標注,等到上課時或課后,選擇合適的時機向教師請教。如此一來,才能真正達成閱讀的目的。
想要讓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就需要激發起他(她)們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不感興趣就沒有支撐學生閱讀的動力,教師要是強制性要求學生必須閱讀,學生就會用消息的心理態度對待,只圖完成任務,反而忽略了閱讀本來的魅力,最后呈現出的效果也不會好。故而,教師需得想辦法讓學生喜歡閱讀,把課外閱讀當作自己的興趣愛好來對待。不過傳統教學方式不容易做到這一點,單一呆板機械化的教學會消磨學生的熱情,只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采用豐富的多元化教學,利用不同工具進行教學,積極調動課堂氛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等到學生樂意主動閱讀,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推薦符合不同學生要求的優秀的課外讀物,進一步讓學生的興趣變得更加濃厚。
不同的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都是不同的,我們不能一概而論。學生年紀太小,不太懂得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優秀課外讀物,這時就需要教師為他(她)們參考把關。優秀的課外讀物能夠使人變得更優秀,有益身心發展,有助塑造健全的人格;反之,則可能會待機學生的閱讀的信心,起到負面作用,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而,教師對學生的指導非常重要。不僅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閱讀學習情況,還要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況和學習方法。找對了閱讀方法,才能更好的發揮出閱讀的功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優秀的課外讀物中有許多發人深省富有哲理的句子,可讓學生選擇性摘抄,還可讓學生記錄閱讀感悟閱讀體驗等,具體方式可視情況而定。如此,才能使閱讀變得更有意義。
課外閱讀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非常重要,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多進行課外閱讀,就能先一步走在同學前面,而不喜歡課外閱讀的學生不僅無法領先一步,還會因為周圍的人都在進步,原地踏步就會變成退步。“一步先步步先”,公正的時間會證明人的努力沒有白費。教師要充分利用課上和課下條件開展閱讀教學,加強課外閱讀對課上閱讀的滲透,從而令兩者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教師也要多學習、多與學生和其他教師交流,多借鑒一些好的教學方式,進而改善自己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的開展教學,讓學生通過課上和課后的學習閱讀,加強培養閱讀理解思維的能力,從而在閱讀和寫作上,達成質的變化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