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洵藝 云南藝術學院民族藝術研究院
傣族織錦,流傳于云南省的西雙版納、德宏等地,是傣族文化歷史悠久、特色鮮明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之一。數千年前,傣族人民就已運用紡線織布技術滿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元明時期其又作為貢品獻給中原王朝。傣族織錦通過經線與緯線有規律地交織行進,人們將當地民族的生活習俗、信仰崇拜、審美趣味等物化為簡潔大方的傣族織錦。2008 年,傣族織錦技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傣族織錦歷史悠久。1958 年,云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的西漢時期的“紡織貯貝器”上就繪有奴隸主監督織奴使用腰織機進行織造生產的情景。據考證,其描繪的應是唐代金齒、黑齒等部落的發展狀況,亦傣族祖先的生產場景。《后漢書》中曾記載哀牢地區“有梧桐木華,績以為布”,形容的也是傣族的紡織品。傣族織錦最初只是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的必然產物,但由于受當地民族長期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宗教信仰、民族民風等方面的影響,織錦就成了傣族人民寄情于物的上佳載體。
傣族織錦大致可分為西雙版納傣錦和德宏傣錦。西雙版納傣錦大多以本色純棉紗作經線,黑色、紅色緯線織花。而德宏傣錦多以黑色或深色為底,紅色、黃色、藍色等為花紋圖案的主要配色。
傣族織錦圖案的構成方式大致可分為單獨式和連續式。單獨式是指織錦以單一的主題元素為主要圖案。單獨式的織錦圖案大多以一條中軸線為中心,圖案顯得更為完整、獨立,一目了然。連續式是指圖案元素以單元形式做有規律的重復排列。連續式又可分為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
1.幾何圖案
傣族織錦中的幾何形圖案多以菱形紋、八角紋、象鼻紋等為主要幾何裝飾圖案。菱形紋在傣族織錦中使用廣泛,其運用點、線、面的排列方式,組合成一目了然的織錦圖案。各色織線相互配合,層次分明,簡潔大方。
八角紋是指主要的圖案元素呈現出“八角環芯”的樣式特點。八角紋多填充于既有的菱形或八邊形的幾何框架內,以連續排列組合的方式成塊狀出現,且與織本線呈顏色上的互相襯托,以勾勒、顯現輪廓線條及整體圖案。
象鼻紋是以大象的鼻部特征為主要原型,加以抽象概括成為具有鮮明生物局部特點的幾何圖案元素。象鼻紋多以對稱、規則排列的方式,或以菱形紋為中心,四散等分排列,或與抽象化的連續的象腳紋相互配合,形成疏密有度的具有極強裝飾性的織錦圖案。
2.人物圖案
傣族地區由于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傳入,亦反映出宗教對當地生活的深刻影響。傣族織錦的人物圖案,有的是以連續重復排列的人物形成二方連續的織錦圖案,如奘房中禮佛的佛幡等;有的是以與象互為搭配組合的形式出現。此類圖案是具有深刻的審美意蘊的傣錦藝術典型。
3.動物圖案
傣族織錦中的動物圖案有大象、孔雀、駿馬、龍、鳳、麒麟等,種類繁多,不勝枚舉。象之于傣族,猶如龍之于中原。自古以來,傣族人民對象就有著不可割舍的特殊情感。在傣族地區的神話傳說中,就有創世神象神話的流傳,也是傣族古籍中關于象的最早記載。后又有始祖神象和守護神象的神話相繼流傳。
史書中也有不少關于傣撣地區產象的記載。象在傣族用途甚廣,可作乘騎、耕犁或戰象之用,也可作為國邦通好之禮。據典可知,象在傣族已被視作一種凝聚著當地民族文化歷史、宗教信仰和理想愿望的祥瑞圖騰。故帶有“象”圖案的傣族織錦往往都較為珍貴。
4.植物圖案
傣族織錦的植物圖案常見的有樹葉紋、紅毛樹花紋、蕨菜芽紋、木棉花紋、南瓜藤紋、芭蕉花紋等,都是以傣族地區經常得見的植物為原型,通過凝練、概括、加工、組合等藝術手法加以簡化和處理,形成了具有鮮明地域特征和風土人情的獨特的織錦元素。
5.建筑圖案
傣族織錦中的建筑圖案主要是以傣族地區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奘房(佛寺)為圖案原型,對包括佛寺外觀、樓層、屋頂及裝飾進行抽象的表現。
傣族織錦圖案題材多樣,功能各異,其不僅是精美華麗的紡織工藝品,還凝聚著手工藝人強烈的思想情感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是當地民族文化集中展現的鮮活名片。傣族織錦是優秀民族文化的物質載體,是當地民族民風的切實考證。我們應當給予傣族織錦足夠的重視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