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妍佳 中國礦業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
色彩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語言中所特有的描述色彩的詞匯。色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描繪事物時我們也總是可以找到與之對應的色彩詞。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所使用的色彩詞都有了不少的“進化與升級”,因此如今的色彩詞分為基本色彩詞和復合色彩詞兩個部分。相關資料顯示,英漢色彩詞中的基本色彩詞在個數上是不同的:英語中的基本詞匯大致包括:black(黑色)、white(白色)、red(紅色)、yellow(黃色)、green(綠色)、blue(藍色)、purple(紫色)、grey(灰色)、brown(棕色)九種。西方油畫中的基本顏色有:煤黑、鈦白、灰色、群青、普蘭、熟褐、赭石、橄欖綠等。然而,中國古代五行說中將基本色彩詞定義為:黑、白、赤、黃、青。本文將從具體事例中研究英漢基本色彩詞匯所存在的差異。
在英語中,red 多有負債、危險、災難、厭惡之意,經常用作貶義。例如,go into the red(虧空、赤字)、red ruin(戰禍)、red hands(殘忍的、血腥的手)等,都能體現出紅色表達的消極情緒。
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紅色”大多寓意著吉祥、忠誠、激情。例如,在中國傳統婚禮上,到處張貼著紅喜字、新人身著紅色喜服;在我國的傳統戲劇里,“紅臉”的關公象征著忠義為先的性格特點;運動員參加體育比賽時身著紅色隊服,也象征著激情與動感。
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文化中,white多用來表示幸福、神圣、純潔、善意、希望。例如,新娘身穿白色婚紗,寓意幸福與純潔;white lie(善意的謊言)、white hands(廉潔公正的人)、a white day(吉日)、white room(最干凈的房屋、絕塵室)等。
然而在中國傳統文化里,許多帶有“白”的詞語大多含有貶義,如“白丁”是被用來形容沒有身份地位的人,“白搭”被用來說是沒有意義,“白眼”含有輕視的意思,“一窮二白”里的“白”則是指文化與科學落后。另外,在中國傳統戲劇中,“白臉”的曹操也被人們視為奸詐狡猾的代表。
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yellow 大多象征著權威、警告、卑鄙、低俗,如yellow book(法國等政府發表的報告書:黃皮書)、yellow card(足球黃牌)、yellow sheet(低俗新聞)、yellow dog(卑鄙的人)。
但在中國古代,只有皇帝可以身著黃色龍袍,黃色圣旨則代表帝王的發言,所以黃色成為權威的象征。秋天是中國豐收的時節,遍地的農作物都到了豐收的季節,因此黃色也意味著豐收。
在英語中green 多用作貶義,如green hand(沒有經驗的人)、wigs on the green(打架、激烈爭論);而在中國,綠色則多有希望、春天、長久與安全的意思,如“綠色食品”“綠色通道”。英語blue 含有熱門、貴族、意外、憤怒、不可能與災難的意思,如blue chips stock(熱門股票)、blue blood(貴族的血統)、a bolt from the blue(意外事件)、be blue in the face(因憤怒臉色突然變了)、blue moon(不可能或稀有的時期或事情)、blue ruin(災難)。但在中國,藍色則表示憂郁、冷靜、廣闊。
以上所舉例子都表明了英、漢語中相同的基本色彩詞匯所存在的差別。英語、漢語均作為源遠流長的語言長期存在,都有極其豐富的色彩詞匯。正是由于不同的自然環境、宗教信仰及風俗習慣,我們可以從英語的字母文字中看出西方人多注重分析與強調個體的習慣,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受宗教文化、圣經人物的影響較多。而漢語在語義上則大多反映出中華民族更注重直接感受、具體形象,并受事物的內在影響居多。這就需要我們如實分析英漢詞匯中色彩詞的基本象征意義,進而挖掘出這些基本色彩詞匯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內涵。
不同的語言承載著不同的文化,體現著不同的文化內涵,能夠反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所蘊含的文化背景。不一樣的色彩詞所代表的社會文化內涵也是千差萬別的,即便是相同的色彩詞,也會表現出不一樣的文化內涵。準確理解英漢詞匯中的色彩詞以及其中的文化內涵是必不可少的。深入了解英漢色彩詞的產生與發展過程,能加強我們對不同語言文化的了解;對英漢詞匯中色彩詞的文化差異進行分析與研究,通過詳細列舉這些詞匯及分析其象征意義,能挖掘出這些詞匯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我們通過深入了解與研究一些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中的色彩詞匯之間的文化內涵的差異,可以充分理解英漢國家在語言表達上的異同。加強對英漢文化內涵的理解,更有助于英漢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從而促進英漢文化共同發展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