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亮
新課程改革要求,讓學生在學習時進行自我探究,自我創新。在傳統理念中的音樂教學中,學生只會被動地接受教師強硬灌輸的當節課的內容,而不會主動地尋找問題,更沒有能夠解決問題的機會,在這樣的教育下學生難以形成一個正確的創新理念。因此,教師應該不斷更新教學方法與教育理念,建立以人為本的思想,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圍繞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設計,允許學生發揮其想象力,放飛學生思維。
就目前我國的音樂教學情況來看,音樂學科的教學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大部分音樂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是過于傳統,更偏向于學生模仿教師的方法,這使學生很難感受到音樂中的韻律美。受到目前的應試教育影響,對音樂學科不重視的學校比比皆是,更多的學校意識不到音樂學科所涵蓋的情感內容。往往有更多的學校以學生考試與升學為由,忽略對音樂學科的教學,而以其他學科為主,將音樂學科換成其他學科的課程,取消音樂課,這都是長期存在的現象。而這一現象的存在,主要原因便是教師在音樂學科的教學中,沒有將其中蘊含的情感元素表達出來,使其沒有得到展現。音樂學科和其他課程相比較,更能讓學生放輕松,情感上得到升華。也能通過這種快樂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能進一步提升學習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學生發展藝術的核心動力,也是各個技術教育價值與功能的重要體現。就目前我國中學生音樂教育體制來看,各種各樣音樂教學中的活動不光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也能激發學生內心潛在的表現欲望。更能展現出學生的特有人文色彩。與此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象空間。在相應音樂教學課程中,教師要以每位學生的本身情況作為出發點,永遠將學生放在第一位,并且激勵學生進行創新。換句話說,提升學生綜合音樂素養的最佳路徑一定是培養學生本身的創新能力。
目前,我國選拔人才的教育體制主要是依據學生應試成績來考核的。也是因為這樣,越來越多的中學生過于重視傳統的應試思想,由于家長以及老師的思想灌輸,學生只關注怎樣才能取得高分,并不會從根本上來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而音樂學科不在中考的必考范圍內,也導致更多的學生在音樂學科的學習上比較放松,教師也更容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國現在的教育環境,音樂教師必須更改傳統的教學模式,突破傳統的教學格局,杜絕音樂課上的機械性領唱行為,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想要培養學生音樂的創新能力,還是要以轉變學生傳統的意識觀念下手,改變學生往常的刻板印象,摒棄“教條式”“放任式”教學方法,多帶到課上具有創新意義的音樂理念。音樂教師應嘗試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創新思維導入課堂,引導學生把音樂常識融入實際生活中,以此來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探索欲望。
經過無數次教育實踐,學生能通過不同的音樂旋律進行聯想,學生可以聯想到某一段時光,以及那段時光的人和事。教師也可以利用不同的樂器來演奏不同的曲子,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實際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的音樂選擇,切忌挑選自己喜歡的歌曲和旋律。除了音樂課本里的內容,教師也可以根據當下流行的歌曲來輔助教學。能夠激發出學生想象力的方法,教師都可以進行嘗試。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能拘泥于一種教學方式,應結合每位學生的不同特點來靈活轉換。
綜上所述,通過中學音樂教學進行教學創新對于中學生來說起著重要意義。就音樂教育創新路徑來看,它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作為中學音樂教師,應該有一條只屬于自己的培養學還是那個創新的路徑。對此,建議所有的中學音樂教師,要勇于突破傳統思維,不斷地提高自我的音樂教學方法,為學生打造出更具有創新價值的音樂培養方式。